新闻 -- 《二陈先生祠纪略》解读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习研究
《二陈先生祠纪略》解读
【 来源: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 【 发布时间:2020-11-07 】 【 字体:

《二陈先生祠纪略》解读

陈诸安

闽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198812月再版的《闽清县志》(修编于1921年,下称《旧县志》)卷五“祠祀志”中,收有《清陈寿祺纪略》(下简称《纪略》)一文。仔细研读《纪略》,发现这是一篇清代著名学者陈寿祺介绍历史上祭祀陈祥道、陈两位先贤的史料,但《闽清县志》再版时有几处断句标点有误,有两个字错讹,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笔者不揣浅陋,查找《淳熙三山志》相关资料核实。现将订正后的全文抄录如下,并作简要探析,就教于大方之家。

闽清二陈先生之祭于乡久矣。按《淳熙三山志》,绍圣二年,祝圣为宰,侍郎晋之初擢制科第一归,邑人新其学,作堂以祀其兄祐之。郑居中记之。政和中,尚书黄裳复以博士解经功,图像郡学先贤堂。明始合祀二先生于邑之龙江书院。而城南盘谷山之麓有博士家祠,明季书院毁,移祀二先生于此。国初仍之。雍正十二年,有司请帑葺治,春秋肃事,置其裔为奉祠生。盖六百八十余年于今。番禹居公莅政之始,式观人文,以旧宇湫隘,揆度数年,乃以嘉庆癸酉与邑君子建合祠于其学明伦堂之后。而二先生之所以食其报者,盖远而光。

作者陈寿祺17711834),被称为清代福建第一大儒,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福州人。嘉庆四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嘉庆十五年(1810)陈寿祺父亲去世,丁忧回归故里后不再出仕。先后主讲泉州清源书院10、福州鳌峰书院10,培养了林则徐、张际亮、林昌彝、梁章钜等著名人物。陈寿祺还关心家乡的建设和文化事业,如赈济福州贫民,兴修东湖、西湖和莆田木兰陂,都由陈寿祺主持或协助办理。陈寿祺热心宣扬本省的先贤和良吏。道光四年(1824),陈寿祺联合士绅,呈请督、抚将黄道周从祀孔庙,并为之刊行《黄忠端集》66卷。陈寿祺写下这篇《纪略》介绍祭祀陈祥道、陈的历史概况,也正是他这一贯思想行为的体现。陈寿祺晚年倡议重修《福建通志》,并出任总纂。道光十四年(1834),《福建通志》即将完成之时,陈寿祺已耗尽心力,于是年二月二十日病逝福州黄巷家中。著有《左海全集》。

开头闽清二陈先生之祭于乡久矣”句,说陈祥道、陈俩兄弟在家乡受到祭祀,已很久了。这是全文的总纲,统领全文。

按《淳熙三山志》,绍圣二年,祝圣为宰,侍郎晋之初擢制科第一归,邑人新其学,作堂以祀其兄祐之”,这句介绍说,根据福州第一部地方志《淳熙三山志》记载,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祝圣当闽清县令,礼部侍郎陈(字晋之)由制科一等登第荣归故里,这时县里重新整修了学宫,修建先贤堂来祭祀陈的兄长陈祥道(字)。先贤堂,也称乡贤堂,古代祭祀已去世有才德的人。陈祥道在宋哲宗元八年(1093)六月去世,两年后,闽清县就开始祭祀他。闽清先贤堂自此而始,他是入祀第一人,后于他去世的黄稹、许将、陈刚中、陈等也先后入祀先贤堂。

郑居中记之”句特地指出:郑居中记载了这件事。《淳熙三山志》记载了上述文字后,旁注:“四年,郑居仲为记。”也就是说,上述史料是郑居仲记载的。郑居仲,即郑居中。这句反映出出作者治学严谨,特地引用《淳熙三山志》的旁注来说明此事是绍圣四年郑居中记载的。《旧县志》中将“记之”误为“祀之”。

 政和中,尚书黄裳复以博士解经功,图像郡学先贤堂”句介绍说,宋徽宗政和年间,礼部尚书黄裳(1044——1130,福建南平人)时任福州知府,又以博士陈祥道解读经书有功,将陈祥道的画像挂在福州郡学先贤堂。《淳熙三山志》卷八“公廨类二”中记载有与这句相似的内容,还介绍同时享祀的共有十位先贤,“并称十先生”。查有关资料可知,黄裳在公元11111117在福州任知府,可见九百年前陈祥道已入祀福州先贤堂,不仅在闽清县祭祀他,在福州府也祭祀他。

 明始合祀二先生于邑之龙江书院”句说,到了明朝才开始合祀陈祥道、陈俩兄弟,地点在县城龙江书院。龙江书院的前身为龙冈书院,陈祥道、陈曾先后在此读书,康熙年间重建后称龙江书院,现为闽清县实验小学。陈寿祺作此文时为龙江书院。将他们二人合为一处祭祀,则由此开始。

而城南盘谷山之麓有博士家祠,明季书院毁,移祀二先生于此”句意思是,到了明朝末年,龙江书院圮毁,正好离不远的盘谷山麓有他们家祠,便将他们移到家祠祭祀。家祠与宗祠都是祠堂,但二者有所区别。家祠,家庭祠堂,是家人祭祀近代祖先的祠堂,供奉五代以内祖宗牌位。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始迁祖的祠堂,祭祀五代、五代以上的祖宗,全族人参加。

 国初仍之”句说,到了清朝初年,依然延续在家祠祭祀二人的做法。

雍正十二年,有司请帑葺治,春秋肃事,置其裔为奉祠生”句介绍说,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有关官员向上级申请拨款将祠堂修葺整理,举行春秋两季祭祀活动,并安排二陈的一位后裔为奉祠生。奉祠生,其职责是管理先儒先贤祠、墓之祭祀。《大清会典》规定,“先贤先儒建有专祠者,每代择嫡裔一人,由督抚学政咨部给执照,充奉祠生。”(清允《大清会典》卷三十二礼部)清朝雍正四年起,奉祠生的身份得到官方认可、并颁发印照。这就是说陈祥道、陈原先供奉于家祠,而经修葺后的家祠成为他们专祠,得到官府的认可。二陈先生祠自此始矣!

盖六百八十余年于今”句,指出对二陈先贤的祭祀,已历时680多年。这句既是回应开头句“闽清二陈先生之祭于乡久矣”,又是对前面叙事的对前面的概括,下面再说另一事。

 番禹居公莅政之始,式观人文,以旧宇湫隘,揆度数年,乃以嘉庆癸酉与邑君子建合祠于其学明伦堂之后”句说,广东番禹人居允敬当闽清知县,他一到任,便仔细了解闽清的历史文化,认为盘谷山麓旧有的祠堂地处低洼,且又窄小,筹划了几年,才在嘉庆癸酉年(1813年,即嘉庆十八年),和县里有名望的人士一起修建两位先贤的合祠在县学明伦堂(即现在文庙明伦堂)的后面。在知县居允敬看来,从清雍正十二年(1734)到嘉庆十八年(1813)已过了70多年,二陈先生祠的现状与两位先贤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符,所以多方筹措,重新修建了一座祠堂。作者陈寿祺正是生活在这时期的人,对事情前因后果了解得较清楚,因此也记载得较详尽。

最后一句而二先生之所以食其报者,盖远而光是全文总结,指出闽清二陈先生历代受人崇敬的原因指出,陈祥道、陈俩先贤之所以能得到后人的崇敬,为之修祠祭祀,是因为他们影响深远,光照后人。《旧县志》把“盖”误为“益”。

从以上分析来看,作为名人专祠“二陈先生祠”,是到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才有的事,原来的家祠此时才成为二陈先生专祠。所以《旧县志》介绍二陈先生祠有两处,说:“二陈先生祠一在县治明伦堂后,祀宋陈祥道及弟。清嘉庆十八年,知县居允敬建。一在南门外盘谷山麓,清雍正十二年发帑重修,道光十八年圮于水。光绪二十九年,邑裔生陈存宗、陈宗贤,副贡陈文明,副贡陈梦新,生员陈誉举等,禀请邑令倪源寿,于陈族鸠资购地移建在旧址后山之上。 ”而这篇《清陈寿祺纪略》是附于正文后,作为佐证,把二陈先生祠有两处的来历说得清清楚楚。

统观全文来看,《清陈寿祺纪略》第一句总说,然后各分别介绍不同历史时期闽清祭祀两位先贤,而最后建成二陈先生祠的历史,最后句是总结,全文围绕祭祀陈祥道、陈两位先贤的历史而写,条理十分清楚。从内容分析来看,这篇文章可能是作者陈寿祺辞官在家,应时任知县居允敬所作,更恰切的题目应为《二陈先生祠纪略》,《旧县志》将这篇文章冠名为《清陈寿祺纪略》是不妥的。

                                                                                 2017年5月20

 

添加时间:2020-11-07  浏览次数:640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