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乐与天地同和 礼与天地同节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者论述
乐与天地同和 礼与天地同节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 发布时间:2017-11-08 】 【 字体:

乐与天地同和   礼与天地同节

作者:常会营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被誉为礼乐文化之邦,礼乐并行,相须为用,礼与乐关系密不可分。《周礼》中有《大司乐》章;《荀子》中有《乐论》,《礼记》中收有《乐记》,《礼运》亦讲乐理;《乐记》有《乐礼》篇;《史记》中有《礼书》《乐书》篇,皆是证明。“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荀子·乐论》)礼乐的根本在于营造一种秩序井然、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得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共享盛世太平。正如《礼记·乐记》所言: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则礼行矣。

  礼主敬。《礼记·曲礼》说:“不要不敬,仪容要端庄稳重,若有所思,措辞要安详确定,这样才能安定民心呀!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上进心不可满足,享乐时不可尽情。”孔子说:“君子有九思:看思虑目明,听思虑耳聪,色思虑温和,貌思虑谦恭,言思虑忠信,事思虑诚敬,疑思虑问询,忿思虑危难,见得须思义。”(《论语·季氏》)古代礼的本质在于敬,即自谦而尊人。唯有敬人,人方能敬己。敬人人敬,家庭、社会、国家方能互敬互让,诚信友善,其乐融融。

  乐主和。乐,是产生音的,其本在人心感动于物。情动于中,故形之于声。声成有文采,谓之音。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除。乐必发之于声音,形诸于动静。正声感人,而顺气应和。顺气成象,而和乐复兴。因此治世之音安详快乐,政通人和。乱世之音哀怨愤怒,政治黑暗。亡国之音哀伤忧思,人民困穷。声音之道与政治是相通的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从此太学成为“行礼乐,宣德化,昭文明而流教泽”之重地。

  所谓礼,现在学界一般称为“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是十三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三者做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仪礼》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而《礼记》的内容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

  西汉时期,《仪礼》取得了经的地位。汉末《礼记》独立成书,此后习《礼记》的渐多,到了唐代,开始取得了经的地位,位列九经之一。从汉末到明清,就三礼来说,《礼记》的地位越来越高。从对社会、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来说,《礼记》远比《仪礼》《周礼》为大,值得后世关注。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判断嫌疑,分别同异,辨明是非的。礼,不要胡乱取悦于人,不说做不到的话。礼,不能用超越节限,不能侵犯侮慢,不能轻佻戏弄。修养身心,实践诺言,这叫做完善的品行。品行完美,说话合乎正道,这是礼的本质。

  《礼记·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礼,有践履之义,是一种外在的律令。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之别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脤膰,六曰庆贺。

  《礼记·昏义》曰:“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所言便是嘉礼中的几种重要典礼。古代的礼,以冠礼为开始,以婚礼为根本,以丧礼、祭礼为重,以朝聘之礼为尊贵,而和谐融洽于射礼和乡饮酒礼。这就是古代礼的大体内容。

  音正而行正

  《乐经》,本属《六经》之一。先秦有《乐经》存世。《庄子·天下》篇说“《乐》以道和”,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孔子研究厘正雅乐,修订《乐经》。

  孔子再传弟子公孙尼子为《乐经》作有《乐记》。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子作有《乐论》。

  《乐经》《乐记》毁于秦火。“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汉书·艺文志》)这种辑录的《乐记》,在《汉志》中称为《王禹记》,共二十四篇。西汉刘向校书时,才找到真正的《乐记》二十三篇,《王禹记》于是渐归亡佚了。

  《史记·乐书》太史公曰: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经,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征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闻征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窃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窃内。故乐音者,君子所养义也。

  音乐深入人心,感化人非常神速。音乐中正平稳,则人民和谐而不放纵;音乐严肃庄重,则人民齐心而不作乱。人民和谐齐心,则兵强城固,敌国不敢来犯。音乐,是调和性情不可或缺的。鼓的声音,异常高亢;钟的声音,充实有力;磬的声音,清脆明亮;竽、笙的声音,肃静缓和;管、箫的声音,昂扬粗犷;埙的声音,雍协宽阔;瑟的声音,轻快温良;琴的声音,温柔优美。歌唱的声音,清新润泽;舞姿翩翩,兼合天道。

  尽善尽美

  据《尚书·益稷》记载:舜作竹箫,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大韶》是舜帝时的乐舞,“韶”是继承的意思,是说舜帝能传承尧帝之德,作《韶》乐以感化反对自己的敌人,体现德行的化育功能,是礼乐的最高境界。孔子对礼乐“崇德”的功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曾评价《大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天子诸侯欢聚一堂,堂上石磬、琴瑟合奏配以歌声,堂下并列笛、鼓、笙、钟演奏。

  周代“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是为六德。其中以“中”“和”两者为首,即以“中和”为纲纪。周代雅乐即以“中和”为行乐之本。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之集大成者。孔子善弹琴、击磬、鼓瑟,闻乐识人,随事赋曲。为《诗经》正乐,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兴发于《诗》,立身于仪礼,大成于雅乐,此为圣人垂教天下之宗旨,也为后学立身行事之镜鉴。

  至今,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日、月坛祭月、先农坛祭先农、历代帝王庙祭祀历代帝王乐舞表演以及孔庙祭孔时,乐生们所演奏的音乐仍然称之为《中和韶乐》。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作者系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副研究员)

添加时间:2017-11-08  浏览次数:1417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