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陈”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厦门大学教授 陈在正
我是陈旸的29代裔孙,今天有机会参加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及闽清县政协主办、闽清“二陈”文化研究会承办的陈祥道、陈旸二位先贤的学术研讨会,感到万分高兴。刚才前面几位对“二陈”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已做了精彩的发言,我对理学素来缺乏研究,没有发言权,只能对这个隆重召开的会议发表一点感想。首先,回顾颍川陈氏千郎公这一支自随王审知入闽后,经过五六代历一二百年,就出现了“五子四登科”、“一门七进士”(实际是九进士),出现了两个著名的理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宋史有三人立传,成为福建省名门望族。这是本支陈氏发展最光辉的年代,此后由于“言盐铁利”,陈旸忤皇帝而被罢官,子孙为避祸而四处逃难,本支文华公逃避尤溪,以后在尤溪、侯官山区居住了数百年,至清初又迁回闽清。在山区频繁的迁徒中,迫于谋生,文风大大衰微,至解放后才略有恢复和发展。通过这次讨论会,探讨“二陈”对祖国传统文化所做的杰出贡献,及其为官、为人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可以勉励我们后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建设富强的祖国而不懈努力。其次,陈氏是祖国第五大姓,闽台第一大姓,子孙遍布国内外和海内外,通过省陈氏委员会举办的以探讨陈氏历史名人与年会相结合的会议,对团结国内外、海内外宗亲,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做出贡献。本人在厦大台湾研究院从事台湾历史的研究工作,从1992年至2000年,曾四次被邀请访问台湾,参加学术交流,在台湾做了大陆移民的田野调查,也到中研院近史所、台湾大学、台北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中兴大学作了学术报告,广交台湾各阶层朋友,为促进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尽了绵薄的力量,今后有生之年应将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