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经著书的陈祥道
陈诸安
陈祥道(1044-1095),字祐之(《宋史》作“用之”),宋代闽清县二都宣政里漈上(今闽清县云龙乡际上村)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年仅23岁的他中许安世榜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馆阁校勘、太常博士、宣义郎。陈祥道生活的年代朝廷党争十分激烈,政局变动频繁,加上父亲变故,所以仕途曲折。但由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勤奋读书,学识渊博,青年时代潜心研究儒家经书,尤其对历代礼制沿革和典故十分熟悉,先后撰写有《仪礼注解》三十二卷、《礼书》一百五十卷。《周礼纂图》二十卷、《考工解》、《礼记讲义》二十四卷、《论语全解》十卷。其中《礼书》和《论语全解》,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现均已出版流行于世。
在封建时代,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制度等,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基础。陈祥道认为“先王之治,以礼为本”,“礼乐治道之急务,帝王之极功,阙一不可”,因此他“发愤二十年,修成《礼书》一百五十卷”。该书阐述了我国上古夏商周三代之礼制,介绍了当时上层社会礼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如:王及诸侯城郭之制,王、诸侯、大夫、士寝庙之制,朝觐之礼,诸侯朝天子送逆之节,诸侯贡享之礼,冠礼,婚礼,丧礼及丧期,各种祭祀之礼,卜筮之礼,射礼,衅礼,族燕之礼,视学养老之礼,养孤之礼,乡饮酒之礼等等,以及仪礼中不同身份等级的服饰、车马、仪仗、音乐(包括乐律和乐器)、礼器和祭品等。该书附有示图781幅,先图后文,依据前人著述引用儒家经典对上古礼制进行考正,对于前代学者礼学著作中失误之处予纠正,不足之处予补充,缕析条分,内容十分完备。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陈祥道把所撰《礼书》及《仪礼注解》进献朝廷,得到当时朝廷重臣范祖禹的赞赏。范祖禹系北宋中期著名史学家,协助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负责唐代部分的撰写工作,为宰相吕公著女婿,时任著作郎兼侍讲(为皇帝讲学)。范对陈祥道《礼书》和《仪礼注解》评价说:“用意专精求之,诸儒未见其比。”“仪礼为书,其文难读,其义难知,学者罕能潜心,故为之传注者甚少。祥道深于礼法,凡二十年乃成此书,先王法变如指诸掌。”他建议哲宗皇帝将陈祥道的著述送秘阁及太常寺讨论。当时中书省臣僚向皇帝上奏说:“臣切知所撰《礼书》累岁方成,用功精深,颇究先王之蕴。然而卷帙浩大,又图写礼器之属不一,祥道家贫,无缘上进,伏望圣慈特降指挥,量给笔札,并差楷书三五人画工一人付祥道处,俾图录进以备圣览,必有所补取。”哲宗皇帝依奏,拨给纸笔,并派遣宫内楷书高手三人和画工一人帮助陈祥道缮写《礼书》。从这些史料中可见,陈祥道《礼书》和《仪礼注解》得到当时朝廷上下的重视。
陈祥道是王安石学生,与王之子王雱系同榜进士。王安石为了宣传其变法新政理论,曾著《三经新义》一书,用他的思想理论为《周礼》、《诗经》、《尚书》训义,并把该书作为科举考试用书。陈祥道著述多受其影响。王安石的政敌否定《三经新义》,却对《礼书》仍十分推重。《四库全书》总纂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礼书》评价说:“公武(晁公武,元祐党人)则称其书甚精博,廌(李廌,苏门六学士之一)亦称其礼学通博,一时少及,则是书固甚为当时所重,不以安石之故废之矣。”北京图书出版社在2006年12月出版该书内容提要中说:“陈祥道为王安石弟子,深受王氏影响,故《礼书》也排斥旧说,力驳郑康成,带有门户之见。但总体而言,《礼书》贯通经传,缕析条分,考订尤为精神,曾为陈振孙、晁公武等人所褒美。在王安石破旧立新的思想昙花一现之后,《礼书》仍为学者所推重。”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中小学语文教育百科全书》称,陈祥道《礼书》与北宋司马光《书仪》、南宋朱熹《仪礼经传》“共同代表了宋代礼学的最高研究水平,对后世学者研讨礼学发展、了解上古礼制及宋代礼制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清代乾隆年间《礼书》被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二十二•礼类四。
陈祥道《论语全解》十卷,笔者尚未拜读,但最近登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网站,发现该网站对陈祥道和《论语全解》有三段文字介绍,现抄录于下:
《儒藏》精华编第105册已于2008年4月出版问世。该册包括经部四书类论语之属的五种:北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南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明刘宗周《论语学案》、清宋翔凤《论语说义》和康有为《论语注》。
陈祥道《约1043-1093)是王安石弟子,哲宗绍圣后,王安石《论语解》、其子王雱《论语口义》和陈祥道的《论语全解》一并作为科举用书,盛行一时,全名“重广陈用之真本入经论语全解”,似即因科举而具。《论语全解》以“征引详核”著称。陈祥道《礼书》是重要的礼学著作(《儒藏》精华编第58册收入),其《论语全解》亦于礼制解说明晰。该书继承了王安石以老庄解经的特点,值得一读。
《儒藏》本《论语全解》为该书第一整理本,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副教授刘蔷女士和北京师范大学姜海军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新审定。该书旧无刊本,除《四库全书》的几个抄本外,尚有六个抄本存世。经对比,《儒藏》选取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年代较早的上海图书馆藏抄本为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抄本保留了当年四库馆臣校书的飞签和其他标记,可以考见《四库全书》校理群书的具体过程,本次整理时择要选录于校记中。
以上三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论语全解》的大体情况。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总纂纪昀对此书评价说:“祥道长于《三礼》之学,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于礼制最为明晰。”在文中他还举了四个例子加以说明。这也许正说出了陈祥道《论语全解》一书的特色,这也许正是《论语全解》一书在当时能成为科举用书的原因。陈祥道《论语全解》十卷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三十五•四书类一。
《四库全书》是清代官修的一部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多的综合性丛书,几乎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堪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著名哲学家任继愈说:“《四库全书》是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载体。”《四库全书》共收书3461种,计79309卷,而陈祥道的两部著作能收入其中,那是莫大的荣幸。国务院文化部为了加强古籍保护,组织专家反复审议、遴选、论证,从先秦以来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确定2383部为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于2008年元月正式公布,《礼书》列于其中,成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古籍。
陈祥道在《进〈礼书〉表》中说:“穷经著书,儒者之本务。”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躬身践行,著述丰厚,卓有成就,赢得后人敬仰。据福州最早的地方志《三山志》(南宋梁克家著)记载:南宋政和年间,礼部尚书兼侍读黄裳以陈祥道“解经以悟学者”有功,绘其图像入祀福州郡学乡贤堂。明清两代,我县均在本邑乡贤祠祭祀陈祥道。陈祥道《礼书》、《论语全解》两部著作不仅随着《四库全书》的发行走向全世界各大图书馆,而且由于分别出版发行,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陈祥道成为我县古代文人著作发行量最多的一位。陈祥道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闽清人争得荣誉,闽清人民将永远纪念他。
——2009年12月于梅城
作者:系闽清一中校长、“二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