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的几个“第一”
郑亨光
陈旸(l068-1128年),又名旸道。宋时闽清县二都(今云龙乡)漈上村人。于1094年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因系“贤良制科”出身,故世称“陈贤良”。他为人、为官、为学者品德高尚,忠君爱国,体恤民情,穷经著述,给后人留下《乐书》200卷;历受人们所称道。笔者揣陋试论陈旸及其《乐书》所创造的几个“第一”,以供研究参考。
宋代漈上村陈玩前后娶两妻生深道、祥道、安道、旸道、从道五子。除长兄深道外,其余四个兄弟分别于1067年、1082年、1094年、1151年登科进士。旸子积中(1115年榜)、安道次子刚中(1128年榜)和祥道长子行中(1132年榜)子侄辈三位又登科进士。陈刚中官至四品,因与卖国贼奸相秦桧相逆被陷贬官,班列忠臣,宋时县里为他立“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石坊。立坊后又出两名进士,其中一名为一甲第三名探花,宋代实为“一门九进士”。还有资料显示:闽清陈家及后来分迁各地的衍派,在科举选才近千年间,共登科进士31名,创造了崇儒重学“入仕者众”的“第一门庭”。
陈旸中举后,由初授顺昌军节度使推官始,历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太常丞、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终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陈旸仕途虽坎坷,但一路建功立言,近40年磨成一剑,著《乐书》二百卷,与其兄祥道著《礼书》一百五十卷,至清代双双收入《钦定四库全书》,诚为不易。现代著名学者郑长铃博士在《陈旸及其<乐书>研究》中引用著名史学家王世襄先生评价:“陈旸《乐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亦称:“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百科全书”。薛宗明编《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大事年表》等均大篇幅记载陈旸及其《乐书》内容及事迹。陈旸《乐书》著成于宋代,卷帙浩繁达二百卷之多,且“类众目细”,篇章1124条之多,渊博宏大,保存了大量对当时古今中外音乐资料。他的《乐书》通过考证历史,深入民间所收集的俗胡两部材料和大部分插图,至今仍具十分重要价值。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能躲过两宋明清乃至日冠侵华历次兵火而不毁,避及千余年来地震、霜雪、洪涝各种自然灾害而不失,历万劫而不泯,完美保存至今,堪称藏书界第一奇迹。
三山进士陈寿祺撰写的贤良祠纪略:“闽清二陈先生之祭于乡久矣,按淳熙三山志,绍圣二年,祝圣为宰,侍郎晋之,初擢制科第一归,邑人新其学,作堂以祀其兄博士祐之……”。查宋梁克家<三山志》卷九载:“绍圣二年,祝圣为宰,陈公旸初擢制科第一以归,邑人又新其学,作堂以祀其兄馆阁校勘祥道。”旁注:郑居仲为记。说明这段历史由郑居仲记述编载入《三山志》,内容译白:绍圣二年(1095年),是祝圣任闽清县令,陈旸举制科归来时,闽清百姓重新重视他的学问,建纪念堂以祭祀其兄陈祥道。进士陈寿祺在贤良祠传记中重提这荣耀的史实。有人说,既是“擢制科第一”,进士第一岂不是“状元”?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选诏“贤良制科”的有关程序。据史书记载:下至布衣上至进士都可以应诏赴试制科。但有严格的规定:(1)布衣应是乡试及格者,且由在职职务达侍郎级以上的三位官员举荐,确认被荐者实系德才兼优。已中过进士者应试有更多规定。(2)得到举荐后,第一步是“进辞业两制看详”,即上交策论五十首,分为十卷,由中书省和学士院的朝廷命官司阅审这一关不及格者均达一半以上。(3)及格者报告朝廷,择日阁试。
阁试分五等,一等特二等优从来形同虚设,只有三、四两等有资格应召赴殿试,由皇帝组织殿试录取。据郑长铃先生查考得知,南北宋共举制科49次,层层筛选淘汰后,御前殿试仅22次,还有两次殿试无人及格者,20次仅录用39人。陈旸所参加的“贤良制科”,殿试中举仅三人:“节度使推官州学教授张咸,右通宜郎吴俦,布衣陈旸。”虽属三等,以当时而言即是“一等”,俗称“头等”;因此,《三山志》记为:“初擢制科第一归”。又因三人排列,陈旸为后,所以虽俗称一等,尚不能按“一甲第一名”之制称“状元”。但是,列于陈旸之前的张、吴俩人是已中过常科进士的现职官员参加制科考试。后来宋史入传者仅陈旸一人。纵观制科选试比“三年大比”艰难十倍,陈旸26岁登制科实属不易,没有高尚的品德,没有十年寒窗磨穿铁砚的勤奋,怎能通过如此严格的制科考试?
北京天壇是历代皇帝登基和四时祭天拜神的地方,由祈谷殿、圜丘坛、斋宫、神乐署、牺牲所五组主要建筑物组建而成。神乐署即是过去皇宫培训舞女、乐工,演习祭祀礼乐队伍的常设机构。神乐署中有凝禧殿、显佑殿、杂殿和庑房等组成。显佑殿内供祀有:陈旸、伶伦、夔、伶州鸠、京房、何承天、祖孝孙、朱载堉等八位先贤雕像。他们都是中国古代优秀音乐名人。陈旸成为有史以来闽清“国祀”第一人,足见其在音乐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作者:系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理事、县作协主席、“二陈”礼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