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阁新成矗丰碑
——陈祥道、陈旸纪念堂重建落成
陈世泽
世纪开元,适此金秋,先贤陈祥道、陈旸纪念堂重修落成,乃梅邑大地文明史上一大盛事。巍巍楼阁,矗立梅城南山之麓,与古老的文庙,现代的黄乃裳纪念馆珪璧联辉,成为梅城一道新的历史文化景观,留给后人凭吊先贤,溯望梅邑灿烂文化史迹的胜地。
宋代先贤陈祥道、陈旸科第联芳,簪缨齐耀。兄弟各撰有《礼书》与《乐书》两部巨著,皆收录《四库全书》,名标青史,光耀千秋。宋代以来,“二陈”先生备受后人景仰。据史料记载,近千年间,梅城重修“二陈”先生纪念性建筑物达九次之多。水毁兵燹,兴兴废废,屡毁屡修,足见先贤功绩之不朽,后人心中丰碑永存。
躬逢盛世,百业俱兴。1990年7月,闽清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先贤,弘扬民族文化,召开政府办公会议,专题商定重修纪念堂,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赞赏。海外侨胞慷慨解囊,各界人士鼎力相助,筹建理事会积极筹备。采取边集资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于1992年8月14日正式动工,经各方努力,共筹集近百万元资金,力促今日纪念堂主体建筑初步告成。
纪念堂整体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纪念堂主体高门17米,为四层宫殿阁楼式建筑。圆柱朱漆,画栋雕梁,凭栏环绕,翘角重檐,燕翔龙腾,实是一座造型高雅的文化殿堂。
纵观梅邑历史,“二陈”先生作为闽清历史文化颠峰人物的卓越代表,其纪念性建筑物“乱世则废,治世则兴”。历代人都把它作为吉祥的象征性建筑,也成为闽清人民祈盼人才辈出的精神依托载体。改革开放之后,闽清县人民政府顺乎民意,重修“二陈”纪念堂,客观上也成为闽清经济走向繁荣昌盛的标志。今天,新楼落成,遂成佳境。阁存宝典,礼乐重光。精萃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期望,矗立于梅城南山之麓的纪念堂,能成为梅邑人心中的“文笔峰”,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以先贤之精神,启迪和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学而有成,卓有建树。以“二陈”先生为榜样,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祈盼梅邑大地世世代代英才辈出,祝愿“二陈”先贤精神永远光大发扬。
2001年9月10日 整理
作者:系闽清县广电局副局长、县电视台台长、“二陈”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