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第三期(总第10期)
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第二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城胜利召开
二O一O年十月十二日,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城“二陈”纪念堂二层“礼乐厅”胜利召开。会场主席台中央悬挂“研究会会徽”与鲜花、大红会标、灯光相互辉映,整个会场尊严肃穆,会员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出席会议的有县领导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金泰,县政协副主席黄忠岑,以及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文体局、县民政局、县文联、县志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陈氏部分企业家、会员共计55人。
会议由陈梅旺同志主持,陈绍建同志作《关于第一届“二陈”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全文另发),陈坤生同志作《关于“章程”修改说明》,陈诸安同志作《关于研究会当前研究工作思路与建设》的讲话(全文另发)。
会议通过充分酝酿协商,一致推选陈绍建同志为会长,陈诸安、郑亨光、陈坤生、陈梅旺为副会长,同时推选产生了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名单另发)。
会议在推选产生新一届研究会领导班子后,由新当选的正副会长向被聘为本会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和顾问颁发聘书(受聘人员名单另发)。
县政协副主席黄忠岑、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刘贤兵分别在会上发表热情洋益的讲话(讲话全文另发)。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金泰向会议提出三点书面意见:“要搞好礼乐文化研究工作则重以下三点,(1)作为闽清文化‘三宝’最具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2)如何继承‘二陈’礼乐文化,古为今用是重点;(3)‘二陈’礼乐文化的当代价值,应多作文章”。
本次会议,在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自始至终呈现热烈、祥和的气氛,会议开得十分圆满成功。特别是县政协黄忠岑副主席、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金泰和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文体局等单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会议指导,给会员们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会议结束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县政协副主席黄忠岑2010年10月12日
在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提要(根据记录整理)
刚才听了陈绍建会长的工作报告和陈诸安副会长工作思路的报告,十分感动。研究会成立四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特别是在陈氏宗亲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研究会功不可没。真正对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重道远,我们积极开展对“二陈”礼乐文化的研究,宣传他们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提高闽清的知名度,要成为发展闽清经济的动力。下面我谈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二陈礼乐文化是闽清三十万人民的共同财富,研究他们是全县的事。他们的两部书——《礼书》和《乐书》被列为国家首批珍贵古籍,从先秦以来的书籍中仅确定2383部,而我们闽清占2部,是全县人民的骄傲。北京天坛公园雕塑八大古代音乐名人,而闽清占一个,这是何等光荣。他们是闽清人民的宝贵财富。我建议研究会的名称可改一改,用闽清礼乐文化研究会,对外可用这个名称,其他姓氏宗族容易接受。
二、明确研究思路。刚才陈诸安副会长讲的思路很好,从研究人物生平,到研究他们的思想文化,再到宣传他们的成就和历史地位。在研究中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为现实服务。
三、营造一种社会氛围。我们要运用各种手段宣传闽清礼乐文化的内涵,要把他们的事迹编成电视剧,或者编成人们爱看的闽剧,社会影响会更大。他们的事迹要进校园,让青少年一代了解。礼乐讲坛已经讲了第一讲,今后要继续办下去,而且应当越办越好。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宣传闽清礼乐文化,我们寄希望于研究会。我们希望能把他们的思想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发展名人效应。
四、培养一批骨干。要以老带新,培养一批研究人才,培养一些重点人才。这些人要乐于奉献,要有一定文学写作能力,要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他们。
我会建议县委县政府重视礼乐文化研究会的工作。
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刘贤兵2010年10月12日
在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受马昭峰局长的委托,首先,让我代表县科技文体局向第二届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的召开和当选为新一届研究会的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礼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有二位闽清籍的先贤陈祥道、陈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永久地载入史册,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礼书》、《乐书》,这两部著作如今已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陈祥道、陈旸先生及他们的两部著作是很值得研究的。
2006年5月,我县成立了“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礼书》、《乐书》的文化价值,继承和弘扬传统礼乐文化,提升我县的文化软实力。研究会成立四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研究会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挖掘、整理、研究了陈祥道、陈旸先生的礼乐文化内涵,我局认为研究会的研究方向正确,研究内涵广泛,研究形式多样,研究成效明显。
我们希望,新一届研究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高扬时代主题,加强自身建设,致力改革创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构建和谐闽清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相信,新一届研究会在上一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新一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会更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特殊的贡献。
关于第一届“二陈”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工作报告
(二○一○年十月十二日在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一次会员大会上报告)
会 长 陈绍建
各位领导、来宾、会员们:
我受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本会创会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会员审议,并请应邀到会的领导、来宾指导。
创会以来工作回顾
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经县民政局批准,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四年多来,我会在闽清县委、县人民政府、县政协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文体局的指导下,在县文化馆、县一建公司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会员共同努力,深入研究“二陈”礼乐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提升闽清历史文化品位,为闽清经济、文化发展,构建和谐闽清,做出了我们贡献。四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创办会刊——《礼乐文化论坛》。
为进一步弘扬“二陈”先贤礼乐文化,适时体现研究会会员学术研究动态,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本会创办《礼乐文化论坛》会刊。从创刊至今已刊出九期。会刊主要反映研究会一些重要活动内容,研究会会员学习研究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所撰写的文章、诗歌、县外专家、学者研究“二陈”先贤的一些文章,本会一些大事记,陈氏宗亲为各项活动的捐资芳名录等。会刊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反映了研究会的活动情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二、2006年9月22日,研究会在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一层大厅举办首场“二陈”礼乐文化研讨会。全体会员和海外华侨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副会长郑亨光、会员刘积香、林而严、陈仁志等交流了自己学习研究“二陈”先贤礼乐文化的心得体会,为本会深入开展“二陈”礼乐文化研究开了个好头。
三、2006年9月23日,在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举办陈祥道、陈旸纪念堂重建落成五周年庆典活动。参加庆典活动人员达500多人。其中有马来西亚诗巫陈氏公会主席陈德锴为团长的马来西亚陈氏华侨恳亲团一行,罗马尼亚罗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陈建先生,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主任陈及霖、副主任陈声隆等一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志前、县政府副县长华秀敏、县政协副主席林国辉以及政府办、梅城镇、县侨联、县侨办、县科技文体局、县民政局等单位领导。还有来自南平、古田、永泰、尤溪、闽侯及本县各兄弟姓氏代表,县各乡镇陈氏宗亲代表。庆典会上多位领导作了献词和讲话,高度评价宋代“二陈”先贤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借此之机,研究会编辑了《陈祥道、陈旸纪念堂重建落成纪念册》一书,将经闽清县人民政府批准,海内外广大陈氏宗亲鼎力相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而重建落成的陈祥道、陈旸纪念堂撰文留史,以资纪念。
四、2007年5月16日,在县城台山假日酒店举办一场纪念宋代理学家陈祥道、诞辰963周年、音乐理论家陈旸诞辰939周年学术研讨会。这场研讨会在研究会成立后就着手认真筹备,理事会成员一方面鼓励会员深入研究、撰写研讨文章、诗歌,另方面广泛收集会员和省、市专家、学者有关撰写“二陈”先贤礼乐文化的文章,诗歌等,并收集编印出版《礼乐同辉》一书。研究会活动需要足够资金支持,班子成员带头捐资,并发动海内外陈氏宗亲乐捐,共计捐款近8万元,并得到县政府1万元、县政协5千元、福建省陈氏委员会3.2万元拨款的大力支持。这场研讨会共花费12.23万多元。
这场研讨会是一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凝聚力量、大获成功的研讨会。其特点是会议规格高,与会人员广,产生效果好。出席这场研讨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华侨代表有:省政协副主席陈家骅,省人大华侨委副主席陈二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陈田爽,省政协副秘书长陈维山,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省委政法委原副书记陈友荣,省陈氏委员会主任陈及霖,河南省周口市市委副书记周庆云,福州市政协副主席陈震宙,福州市人大原副主任陈学廉,厦门大学教授陈在正,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忠钊,福州市林业局局长陈信平,福州市文联主席陈章汉,金门县原县长陈水在,福州市原文物局局长曾意丹,福州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陈锦谷,河南固始县政协副主席陈学文,台北“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陈铭坤,美国“世界陈氏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陈孟嘉,罗马尼亚罗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陈建,马来西亚诗巫陈氏公会副主席陈其祥一行;本县政协主席许建平,县委副书记郑建平,县政府副县长华秀敏,县人大原主任张金泰等。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的有:原省政协主席陈明义,原政协副主席陈荣春、陈增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大明,台北师范大学教授陈大络,美国纽约华尔街唐辉酒店总裁陈庸魁,马祖连江县议会议长陈振清等。这么多领导,专家学者、海外华人嘉宾来参与,来关心这样一个研讨会,在闽清是空前的。
参加会议的人数达500多人,他们来自全国九省市:北京、河南、四川、湖南、甘肃、广东、浙江、台湾,还有来自美国、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的华侨;福建有26个县市的陈氏宗亲代表出席。这么多有身份的人汇集在闽清,真可谓有史以来第一次。
这场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为传播“二陈”先贤礼乐文化及其精神开了个好头。也在我县干部群众中产生积极反响,使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宋代陈祥道、陈旸兄弟,使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并参与研究和弘扬闽清“二陈”礼乐文化。
五、完成编修《闽清陈氏族谱》。在全县海内外广大陈氏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经过全体编修人员的不懈努力,历时四年半,一套由总谱和分谱共五册组成,印制1000套的《闽清陈氏族谱》终于2009年底完成,并于2010年1月20日举行《闽清陈氏簇谱》首发仪式。
在修谱过程中,我们发现悬挂在“二陈”纪念堂大厅的“二陈”先贤画像是明代官员画像,而“二陈”先贤为宋代官员,此画像与史实不符,随即请画家将其换画成宋代官员画像挂上。雄江一位陈氏宗亲陈为荣参观北京天坛时发现,天坛神乐署有一尊闽清人叫陈旸的塑像。陈旸何许人,他不知道,向我们反映是否与我们修谱有关系?我们得到他拍摄的陈旸塑像照片后惊喜万分,为我们研究陈旸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此次修谱共集资467480元,为《闽清陈氏族谱》顺利编印提供了有力保障。“二陈”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编修工作。这次修谱工程浩大,情况复杂,内容丰富,她的修成凝聚着广大陈氏宗亲的智慧和力量,是全县陈氏宗亲的一件大事、喜事,也为闽清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此谱虽经多次校对,仍出现一些错、漏、误之处,但她仍留给世人一份难得的力作。
六、拍摄陈祥道、陈旸电视采风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广播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组织,在全省开展“海峡名人名祠祖地行”电视采风系列活动。为追求陈祥道、陈旸根脉事迹,弘扬“二陈”礼乐文化,我们决定参加这项活动。2009年3月,福建省电视台工作人员深入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和“二陈”先生故里云龙乡际上村拍摄陈祥道、陈旸电视采风片,并于当年6月在福建省电视台公共频道和闽清电视台播出此电视纪录片。
七、振兴闽清文化三宝,大力弘扬礼乐文化。根据县委布署,2009年3月19日县委宣传部在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召开打造闽清文化三宝,弘扬礼乐文化座谈会。县四套班子领导郑子升、陈孝贤、华秀敏、黄忠岑,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忠钊以及宣传部、科技文体局、文化馆和本会部分会员参加座谈。通过这次座谈会,在我县进一步掀起弘扬礼乐文化的热情。县委宣传部协调闽清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集资20多万元,刷新了“二陈”纪念堂一、二层大厅墙壁,更新了墙壁上的文字和图表,二层设置舞台作为礼乐演奏厅,购置了编钟、扬琴、古筝琴、鼓和座椅等。
我们研究会紧密配合县委宣传部策划的实施方案,做了二件事:(一)集资10万元雕塑陈祥道、陈旸汉白玉石像。2009年8月31日陈祥道、陈旸二公塑像在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一层大厅举行揭幕仪式,县四套班子领导郑子升、陈婉霞、华秀敏、黄忠岑为二公神像落成揭幕。随后不久,于2009年9月28日在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举行已丑年仲秋祭祀典礼暨编钟乐舞首演仪式。县委副书记肖华等县领导及部分科局负责人以及陈氏宗亲代表共100多人观看了演出。(二)集资5.2万元对《礼书》、《乐书》原本进行扫描精印各二百套,供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参考。
八、开展“二陈”礼乐文化走进闽都大讲坛宣传活动。福州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我们研究会在宣传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希望“闽清陈氏兄弟与宋代礼乐文化”能走进闽都大讲坛。经过我们努力,今年6月25日福州电视台“闽都大讲坛”拍摄组一行6人光临“二陈”纪念堂拍摄此专题片上下集,并先后于2010年7月10日、11日和17日、18日分别在福州电视台1频道、3频道播出。闽都大讲坛栏目播出后深受闽清干部群众好评。不久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文体局又组织相关人员,于8月10日上午在“二陈”纪念堂礼乐讲坛首次开讲,与会人员深受教育和启发。
九、开办闽清礼乐文化网。四年多来,通过广大会员的齐心协力,“二陈”文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让闽清人民重新认识陈祥道、陈旸这两位闽清历史伟大人物,提升了闽清历史文化品位。为进一步宣传、弘扬我县灿烂历史文化,深入研究陈祥道、陈旸思想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供交流平台。近几个月来,研究会经过积极筹备,开设闽清礼乐文化网,并于8月15日闽清解放61周年纪念日开通试运行。近二个月来的运行状况良好,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百度中文搜索,便可进入网站浏览。网站的开通也可让海外宗亲和全球华人了解我们研究会活动情况。
十、积极开展各项联谊活动。
1、加强与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的联系。该团体每年都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我们都派员参加。如2006年10月赴湖南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祭舜活动,2008年11月赴仙游参与“飞钱长歌学术研讨会”,2009年赴晋江参加“闽台祠堂文化座谈会”等活动。正是由于我们与省陈氏委员会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从而促成2007年5月16日台山假日酒店规模空前的“二陈”文化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广泛赞誉。
2、县内兄弟姓氏联谊会、研究会间的联谊活动。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研究会工作开展。
3、保持与专家学者的联系。几年来我们保持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旸及其<乐书>研究》一书作者郑长铃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忠钊教授联系,并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指导。郑长铃博士向研究会赠送自己编著的《陈旸及其<乐书>研究》近200册。黄忠钊教授数度光临“二陈”纪念堂,为二层音乐展厅设置出谋献策,并创作乐曲参与首次编钟乐舞演出。今年2月22日郑长铃博士光临“二陈”纪念堂参观考察,我们热情相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芳、县文化馆馆长刘景锋陪同参观,宣传部长郑子升抽空看望了郑博士。
此外,每年清明节研究会都组织部分会员和各乡镇陈氏宗亲代表,在“二陈”纪念堂举行祭祀活动,沿袭历史的春祭。还组织人员乘车前往白樟下炉村陈祥道墓,白中普贤村陈旸四座墓,进行扫墓,敬献鲜花活动。
四年多来,会员们积极参与研究会的各项活动,使研究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为闽清文化建设做出了努力。而研究会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深受县内外干部群众的好评。但我们也意识到存在不足。如2008年和2009年因集中精力编修《闽清陈氏族谱》,全体会员集中活动一次的机会没有了,而会员之间相互交流机会也偏少,需要我们今后努力。
今后工作初步设想
学习、研究、继承、弘扬“二陈”礼乐文化精华内涵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联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挖掘,力争有所突破。在今后一年时间里,我们计划办三件事:
(一)努力办好闽清礼乐文化网站。前一阶段开通了闽清礼乐文化网站,且运行良好。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充实,更新网站内容,使之图文并茂,视听齐全。希望会员能积极参与,把研究会这个网站办成一个弘扬礼乐文化的新平台。
(二)今年是马来西亚诗巫陈氏公会创会30周年,马来西亚诗巫陈氏公会将于12月4日举行隆重纪念, 活动,邀请我们出席他们的纪念活动。我们组团赴马来西亚参加纪念活动,并借此机会拜会我们在海外的名誉会长和顾问,提请他们多关注故乡“二陈”礼乐文化研究会的发展。
(三)明年9月是陈祥道、陈旸纪念堂重建落成十周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纪念庆典活动。计划出版《礼乐同辉》续集,把会员及专家学者有关研究陈祥道、陈旸学术文章、诗歌、图片等未收录《礼乐同辉》一书的汇集编辑出版。希望会员结合自身条件深入探索,向研究会提供自己研究成果以便编辑出版。关于研究会今后学习研究思路问题,陈诸安副会长有个专题发言,看是否适合会员各自学习研究思路,提供大家参考。我们在研究“二陈”礼乐文化学术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观点和争论,这是正常的,不影响我们的学习与研究,相互提出来让大家学习、借鉴和参考,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入发展。
最后,让我们继续努力,在“二陈”礼乐文化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和作为,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礼乐文化再做奉献。
关于研究会当前研究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2010年10月12日在二届一次会员大会上讲话)
副会长 陈诸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
我会成立四年多来,对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仅在闽清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思想文化内涵,而且在福州,以至全国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们。我认为,这仅仅是我们研究会工作的开始。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匮乏,我们力量有限,对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学术界空前活跃,陈祥道《礼书》和陈旸《乐书》一齐被列为国家首批珍贵古籍,陈旸的塑像傲然挺立于北京天坛公园神乐署内,我们研究俩先贤工作的意义更加重大,研究会的前景更加看好。下面我根据会长陈绍建同志的意见,对本届研究会的研究工作提以下思路与建议,请领导和来宾批评指正,供各位会员参考。
一、进一步加强对陈祥道、陈旸生平研究。对人物思想文化的研究,首先应对其生活轨迹研究。我们闽清是他们的出生地,是他们青少年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归葬地,我们对他们生平进行研究,有许多有利条件,我们要去发现、挖掘历史遗存。现有的史书或方志对俩先贤生平介绍都很简略。《宋史》为陈旸立传,仅二百二十八字;陈祥道附录于《陈旸传》之后,则只有三十六字。其后之史志,大多以《宋史》为据或增删,或褒贬。现代学者对俩先贤生平的研究也不多见。我县黄培熙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撰写《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一文,可谓当代最早对陈旸生平作初探式介绍,为我们挖掘出许多宝贵的资料,是开拓性的工作。二○○五年出版的郑长铃博士《陈旸及其<乐书>研究》一书,对陈旸的生平介绍是较全面的,其中引用了黄培熙先生的许多观点。除此之外,陈旸的生平在中国音乐史的著作中也有简略文字提及,而陈祥道的生平更是罕见。我认为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陈旸的大事年表仍然是粗线条的,有的前后不一。如生卒年月,梁克家《三山志》卷八载陈祥道“卒年五十二”,而闽清旧县志和有的族谱则载他“年七十二卒”。陈旸的卒年,《宋史》和闽清旧县志均载“年六十八”,而黄培熙先生据族谱考证为“六十一”。又如,陈旸在政和二年(1112)被罢官,何时复职呢?史书和族谱都说得很模糊。陈旸的官职比陈祥道高,而墓葬不如他尊显,此为何?绍圣元年(1094)陈旸中贤良科进士,我县状元许将也在这一年被授予吏部尚书的官职,他对陈旸的仕途有何影响?陈旸为官历哲宗、徽宗两朝,在朝廷为官近二十年之久,在史籍上肯定有许多话动的记载,只不过我们未发现而已。我们要努力挖掘、整理相关史料,根据史料深入分析,去伪存真,破解历史迷团,对历史人物作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进一步加强对陈祥道、陈旸思想文化的研究。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对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应该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我们研究俩先贤,也就是要抱着这样的目的和态度。《礼书》和《乐书》被列为国家首批珍贵古籍,对现实而言,它们“珍贵”在何处?我认为这不是一、二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虽然这两本书专用词汇较多,显得深奥难懂,加上古文阅读能力有限,无法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但我们可以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指引下借助专家学者的研究,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再解读。
1、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陈祥道、陈旸根据儒家“治国以礼乐为本”的思想,认为“礼乐治道之急务,帝王之极功”,极力倡导恢复夏商周三代之礼,分别撰写了《礼书》、《乐书》为封建皇帝统治提供借鉴。所以我们研究俩先贤的思想,要从了解礼乐文化入手进而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方面,我们可利用《礼书》和《乐书》的“表”、“序”(见《礼乐同辉》一书附录)进行分析研究,并联系社会现实,挖掘其现实意义。
2、研究人物的思想,应将其置身于历史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因此,我们研究俩先贤,要学习了解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要了解北宋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晚期最重大的事件,陈祥道为亲历者,陈旸也经历“绍述”时期,王安石变法对他们的思想和仕途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评价差异很大,因而也影响到对他们的评价。我们研究他们的思想文化,不能绕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王安石的评价渐趋一致,因此现在研究陈祥道、陈旸应该有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3、我们称俩先贤“兄弟双理学”、“宋代理学家”、“宋代音乐理论家”,对这些称号我们如何理解?理学是儒家的一个学派,兴于宋,盛于明,故称宋明理学;又因为北宋程颢程颐二兄弟是这派学说的奠基人,南宋朱熹是这派学说的集大成者,故又称程朱理学。那么陈祥道、陈旸与理学有何渊源?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三、大力宣传陈祥道、陈旸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俩先贤是北宋朝廷官员,更是著述丰厚的学者。元代编写的《宋史》在列传中将他们归入“儒林”群体,民国版《闽清县志》也是将他们归于“儒林”。这都是对他们学者身份的肯定。清代编辑的《四库全书》将《礼书》、《乐书》列入“经部”,视其为儒家经典之作;2008年元月国家文化部将这两部书列为“国家首批珍贵古籍”,这更是对他们著作价值的肯定。早在北宋陈祥道去世后不久,在福州郡学先贤堂绘其图像祀之。在明清两代,在闽清县城不仅有为他们而建的“二陈先生祠”,还将他们俩入祀乡贤祠。1990年闽清县政府批准重建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并于2001年竣工。2005年北京天坛公园把陈旸作为古代八大音乐名人之一立起塑像。2009年闽清县委将礼乐文化列为文化“三宝”之一。这些充分说明从古至今,从民间到官方,陈祥道、陈旸的历史地位都得到充分的肯定,成为闽清历史文化积淀的一部分,应该成为闽清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我们宣传工作也做得不够,所以许多人只知道“陈贤良与皇帝辩宝”的故事,却鲜知俩先贤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甚至还有一些人持有偏见,认为研究俩先贤和弘扬礼乐文化是陈氏宗族的事,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因此我们研究会今后要加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能仅停留在老调子上,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和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把研究会办成宗族研究会。
四、加强研究会建设,提高研究水平。我认为目前我们研究工作困难主要有两点:一是力量不足,二是资料匮乏。因此我们要积极招兵买马,动员一些有研究能力而又有志于研究工作的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增加我们的研究实力。同时也可以考虑研究会设立课题组,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究。还要计划设立资料室,投入一定研究经费,用于购买史书和资料。必要时还要组织研究人员外出调查研究。我们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闽清礼乐文化网站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建立交流平台,吸收各方研究成果。这样,才会提高研究会的研究水平,才会出成果见成效。
研究陈祥道、陈旸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我认为不仅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还会对闽清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仅看到它将促进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那还不够。我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了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陈子荷,她提高了闽清知名度让闽清人引以自豪的同时,还推动了全县乒乓球运动的开展,乒乓球已成为我县城乡非常普及的体育活动。许多人挥拍上场,都会露他一手;在福州市举行的乒乓球赛上,不论是青少年组,还是老年组,屡有佳绩。闽清出了陈旸这样古代音乐名人,我们研究他,宣传他,也一定会产生名人效应,对后来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现福建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忠钊教授目前已是我省弦乐专家,二胡等级考评委主任。我们希望将来还会产生更多的音乐人才。我们大力宣传礼乐文化,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应该予以大力提倡,促进闽清精神文明建设,让中华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闽清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深深感到我们研究会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全体会员要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把研究会办得充满活力,好上加好。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章程
(2010年10月12日二届一次会员大会修订通过)
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本会”),遵照国家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章程范文》规定结合本会的工作实际,制订本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隶属闽清县科技文体局,全称“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她由热心支持、积极参与本会研究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第二条 本会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社会道德风尚。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以学研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为主题,以团结和谐,民主集中、服务奉献为宗旨,努力把本会办成守法律、讲文明、守信誉、有水平的社团组织。
第三条 本会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遗产,进一步学习研究陈祥道、陈旸思想文化精华,深入挖掘《礼书》、《乐书》的文化价值,大力弘扬“二陈”礼乐文化,不断提升闽清文化品位,促进闽清文化产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第四条 本会坚持党的领导,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会会址(办公场所)设于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内。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 本会广泛收集有关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和其他相关的文化资料,进行研究、编撰和出版。并组织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纪念会、资料展览和创建网络平台进行网络交流等活动。
第六条 本会努力做好对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研究有关的咨询服务工作,为海内外闽清籍宗亲寻根访祖提供服务。
第三章 会员
第七条 本会会员种类为个人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个人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一)承认和拥护本会章程的。
(二)有自愿加入本会的意愿,并能热心参与本会工作的。
(三)有对本会业务的爱好和有一定的学研能力的。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有二名本会会员介绍。
(三)经本会讨论通过。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本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有参加本会组织的相应活动的权利,并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三)有对本会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四)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但会员退会应当书面或口头告知本会。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定、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团结和谐和本会合法权益。
(三)及时完成本会所交付的工作任务。
(四)积极推荐发展新会员,及时反应学研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有关学研资料。
(五)自愿乐捐一定经费。
第十二条 会员长期无故不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经动员仍不参加的,视为自动退会;会员严重违反本章程行为的,经本会讨论决定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三条 本会设名誉会长若干名、名誉副会长若干名、顾问若干名、会长一名、副会长若干名、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常务理事若干名、理事若干名。
本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实行会长负责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本会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设若干工作小组,配备组长、副组长和若干工作人员。
第十四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是“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订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或推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聘任或推举本会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顾问。
(五)决定本会终止事宜和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定、决议须经到会会员过半数通过才有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每届任期为五年。因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迟换届。如果延迟换届,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为了保持本会工作的连续性,换届时,应当保留一定数量的上一届班子成员。
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本会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主持本会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负责。
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定、决议。
(二)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三)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收支状况。
(四)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五)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和派出机构。
(六)决定理事会,各工作小组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理事会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理事会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一定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得超过75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分。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责: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全面工作。
(二)检查会员大会决定、决议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二十二条 必要时设常务副会长,在会长因事不在时,由常务副会长行使会长职责。副会长协助会长、常务副会长工作。
第二十三条 理事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责:
(一)督促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工作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的人选,提交本会理事会讨论决定。
(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员自愿乐捐赞助。
(二)捐赠。
(三)政府部门资助。
(四)利息。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五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六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帐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七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二十八条 本会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都是出于热心本章程所确定的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而积极奉献的“义务工”,没有任何的薪酬,更没有任何形式的福利待遇。
第六章 工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 本会全体成员都要为本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贡献微薄力量。
第三十条 为确保本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办公会议,检查上月工作和部署本月工作任务。如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办公会议。
第三十一条 本会的日常事务工作,由秘书长统抓,秘书长既要指定专人做好文件和资料的收发、保管工作,又要指定专人做好各种会议的记录整理工作。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二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应由本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三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四条 本会终止后所剩余财产,应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三十五条 本会经社团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终止。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经会员大会到会会员过半数审议通过才能生效。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自会员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并报送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团登记机关备案。
第二届“二陈”文化研究会组织机构成员名单
(2010年10月12日二届一次会员大会通过)
名 誉 会 长:郑子升 张金泰 陈孝贤 陈婉霞(女) 黄忠岑 陈福镜
陈亨文 陈 建 陈发枝
名誉副会长:(排名不分前后)陈其祥 陈世萍 陈仕光 陈文其 陈庆财
陈由鱼 陈 劲 陈庆锋 陈福波 陈 希 陈长盛
顾 问:(排名不分前后)刘春芳(女) 马昭峰 游作忠 林而严
陈 鸣 张德团 吴必銮 黄培熙 陈发祥 陈其建 陈谟虎
刘贤兵 陈观浩 陈观成 陈其海
会 长:陈绍建
副 会 长:陈诸安 郑亨光 陈坤生 陈梅旺
秘 书 长:陈梅旺(兼)
副 秘 书 长:陈益新 陈国庄
常 务 理 事:(排名不分前后)陈永新 陈亨土 陈其昌 陈绍豪 陈仁团
陈世泽 陈诸定 陈仕和 陈长彬 陈绍铣 陈崇义
理 事:(排名不分前后)陈金齐 陈梅祥 陈绍森 陈绍桃 陈世孔
陈绍德 陈绍桂 陈国安 陈为庚 陈演修 陈直仕 陈孔南
陈福新 陈兆祥 陈庆昌 陈贤冬 陈俊立 陈其樵 陈振强
第二届“二陈”文化研究会会员名单
(排名不分前后)
郑子升 张金泰 陈孝贤 陈婉霞(女)黄忠岑 陈福镜
刘春芳(女)马昭峰 游作忠 林而严 郑亨光 张德团
吴必銮 陈 鸣 徐挺传 刘贤兵 刘康培 林跃先
刘景锋 翁振华 黄培熙 刘积香 张端钦 黄裴伟
瞿 荣 洪华杰 陈亨文 陈 建 陈发枝 陈发祥
陈其祥 陈世萍 陈仕光 陈文其 陈庆财 陈由鱼
陈 劲 陈庆锋 陈福波 陈 希 陈长盛 陈观成
陈其海 陈仕和 陈绍建 陈诸安 陈梅旺 陈坤生
陈永新 陈亨土 陈其昌 陈绍豪 陈仁团 陈其豪
陈世泽 陈诸定 陈益新 陈国庄 陈长彬 陈绍铣
陈观浩 陈金齐 陈绍森 陈梅祥 陈直仕 陈绍德
陈绍桃 陈世孔 陈梅西 陈为庚 陈绍桂 陈演修
陈孔南 陈福新 陈庆昌 陈仁志 陈崇义 陈贤冬
陈俊立 陈兆祥 陈其建 陈谟虎 陈国安 陈其樵
陈亨言 赖登维 陈振强 陈丽清(女) 陈春勤
郑长铃博士参观二陈纪念堂
2月22日(正月初九)上午,春光明媚,天空格外晴朗。陈祥道、陈旸纪念堂迎来了一位贵客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长铃博士。
郑长铃博士是研究陈旸《乐书》的专家。他曾撰写了《陈旸及其〈乐书〉研究》一书,并在2005年10月出版。全书22万字,是目前国内最全面介绍陈旸和《乐书》的一部书。郑长铃博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化画报社副主编、副社长,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编委。他著述丰厚,有关音乐方面的论文、评论达百万字,是国家文化部多个科研课题组的成员。曾参加文化部科研课题“陈旸《乐书》校注与研究”,负责“陈旸生平及其《乐书》著述背景研究”的论文撰写,参加《乐书》200卷的标点等工作。曾参加国家重点科研课题《20世纪中国音乐史论》,负责“音乐文化地理学”分科撰写任务。他还是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旋律音调系谱及其流变之综合研究”等课题组成员。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郑长铃博士是我省宁德人,今年回家过完春节要前往泉州参加闽南文化节,今天特地从福州来到闽清参观二陈纪念堂。这是他第二次来闽清,2004年他曾来对陈旸进行专题调研。
上午10点半,他走进纪念堂大厅,看见坐落在大厅里他所久仰的陈祥道、陈旸俩位先贤的汉白玉塑像,便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礼。他十分认真地参观了大厅玻璃橱柜里摆放的《礼书》、《乐书》,以及大厅两壁所布置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等。他十分高兴地说:“陈旸《乐书》是非常了不起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们要认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弘扬古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他告诉我们,陈旸《乐书》经过专家标点、整理,计划今年十月正式出版,在北京要举行首发式。在参观二楼演出厅时,看到舞台上摆放着仿古编钟,看到大厅周边墙壁上张贴着放大的《乐书》中的插图,他十分 感触地说:“你们能这么重视历史文化,很难得,很难得。你们要打好礼乐文化这张牌。”
参观结束,郑长铃博士与大家合影留念
陪同郑长铃博士参观的有闽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芳、县文化馆馆长刘景锋,以及二陈研究会的部分会员。进午餐时,闽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子升特地来看望了郑长铃博士,感谢他为宣传闽清历史名人陈旸所作的工作。
下午2时,郑长铃博士结束在闽清的参观访问,前往泉州参加闽南文化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长铃博士(前排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芳(前排右二)、县文化馆馆长刘景锋(后排右二)与“二陈”文化研究会部分成员合影留念。
礼乐讲坛开讲
本报讯 8月10日,由县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礼乐讲坛”在二陈先生纪念馆开讲,一中原校长陈诸安讲授《闽清二陈先生与宋代礼乐文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婉霞、县政协副主席黄忠岑,县委宣传部、县科技文体局、二陈文化研究会成员共30多人参加。
闽清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的陈祥道和陈旸两位先贤是杰出代表。《礼书》150卷作者陈祥道,是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学博士、授秘书省正字。《乐书》200卷作者陈旸,是北宋绍圣科进士,历任顺昌军节度使推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显谟阁侍制。《礼书》和《乐书》已经被国家文化部列为自先秦以来第一批国家珍贵文物古籍。陈诸安先生从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二陈先生与礼书、乐书,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礼乐文化的内涵外延,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深入浅出,特别指明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古为今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据悉,县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会今后将不定期在二陈纪念馆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以期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礼乐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牧祉)
(原载2010年8月13日《梅城报》)
闽清县喜迎河南贵客 纪念堂再叙固始亲情
2010年10月6日上午,陈祥道、陈旸纪念堂迎来了一批贵客――中原(固始)根亲文化之旅。他们一行26人,由河南省固始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学文带领,有固始县地方志研究人员、姓氏研究会学者、旅游部门同志和相关媒体记者参加,开展探访固始先人入闽踪迹,重温根脉亲情的根亲文化寻亲活动。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绍建、副会长陈诸安热情接待了他们。
河南固始县与福建省有着隔不断的血缘亲情。早在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府兵入闽,唐未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义军入闽,由此带来了中原先进文化和农耕方式,对八闽大地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陈元光、王审知分别尊为“开漳圣王”和“闽王”。陈氏父子和王审知兄弟均是固始人,随行的近百个姓氏、上万名固始籍军士落籍八闽大地,子孙繁衍至今。如今,我省许多姓氏族谱上明确记载着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许多姓氏宗祠里挂着“固始垂福泽”、“祖德怀固始”的牌匾。为了加强固始与固始先民后裔的根亲联谊,促进中原文化与沿海文化交流,固始县举办了这次根亲文化寻亲活动。他们一行26人10月1日从固始县陈集乡陈元光祖祠出发,沿着固始先民的足迹,途经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江省江山市,福建省浦城县、沙县、闽清县、福州市,最后抵达泉州市,行程近三千公里。
10月6日上午,他们从沙县出发经尤溪,于11点来到了陈祥道、陈旸纪念堂。他们首先听取了研究会会长陈绍建关于纪念堂的情况介绍,参观了纪念堂展览厅、演出厅。他们对陈祥道、陈旸作为固始先民的后裔,在北宋时期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出色贡献深感敬佩。固始县领队陈学文先生曾任固始县政协副主席,2007年5月率团来我县参加“二陈”先生台山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这次旧地重游,看到纪念堂大厅里新塑的两位先贤汉白玉雕像十分高兴。他说“2007年台山会议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再次见到你们格外亲切。你们纪念堂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今后我们加强联系。欢迎各位宗亲到固始旅游参观。”
陈绍建会长代表纪念堂向赠送了《闽清县陈氏族谱》、《纪念堂重建五周年纪念册》和《礼乐同辉》等书籍。他们向纪念堂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千秋万代,根脉相连”。
参观结束,中原(固始)根亲文化之旅一行驱车前往我县坂东镇六叶祠和四乐轩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