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三溪龙溪陈氏宗祠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三溪龙溪陈氏宗祠
【 来源: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 【 发布时间:2010-08-19 】 【 字体:

三溪龙溪陈氏宗祠

  闽清县四都桥头(今三溪村),俗称象峰龙溪境。明洪武十三(1380)年,千郎公第十四世(贤良公第九世)裔孙陈华卿,因佐明太祖勘平胡乱,立有军功,奉红牌事例调拨由浙江平阳回迁梅邑之龙溪境居住,繁衍生息。

  清乾隆年间,华卿公第十三世裔孙惠子选择本埠之叶蓝溪、磨坊溪、下院溪三港交汇口北岸建造龙溪陈氏宗祠。其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地域开阔,风景秀丽。自古就传颂有:“四都三港口,金龙撵不走”。“三溪汇一溪,代代穿靴鞋”之说。原祠为土木结构。解放初期,三溪乡公所,三溪供销社、村粮食加工厂等,曾先后设立于此。由于年久失修,时势变化,1973年被拆除改建为“三溪人民剧场”。而后,三溪村部、村幼儿园也相继搬入。从此,该址成为三溪人民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改革开放后,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如雨后春笋,勃发生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寻根问祖,频繁往来,且入闽始祖千郎公祖坟亦在本埠境内,每逢春秋两季,全省各地陈氏宗亲更是纷至沓来祭奠。为此,新建龙溪陈氏宗祠已成为海内外陈氏宗亲的共同心声,在华侨仁源、其祥和港商世萍等宗亲的倡导下,于1995年初成立了建祠筹委会,同年4月26日正式动工,不足一年时间,全祠就封顶落成。新祠与剧场(原祠址)同向并排,间隔6米。全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达838平方米,投资78万多元。结构完美,翘脊火墙,琉璃朱瓦、斗拱垂帘、花门朱漆、不锈钢拦杆、耐磨砖地面、防雨式天蓬。内有楼上厅迴楼室、厨房、厕所等,配套完整,设备齐全,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有古香古色之幽雅情调。

    宗祠正门上方,嵌镶着福建省书协主席陈奋武书写的“龙溪陈氏宗祠”石刻横匾,门前两边一对巨型石狮,大厅正上方横褂着“华卿公纪念堂”匾额,中央竖立着“颍川陈氏龙溪一世祖华卿公德配林夫人神位”。祠内悬捞着24幅楹联,28块牌匾,幅幅乌漆金字,块块耀眼夺目,如联云:  (正门)“龙腾北斗书香贵,溪贯南天绍世长”。(正厅中柱)“平胡乱辅明佐太祖立武功奉红牌拨军兹土,定根基创业传子孙顺天时得地利拓衍龙溪”。(正厅边柱)“颍水蕃衍宗功昌盛累世忠良光国史,龙溪开基祖德长留历代孝悌著家声”。(正厅边柱)“傍龙溪划策更亲肇鸿基于万代,依象峰奋志图强创伟业之千秋”。(右边平联)“龙云披玉宇钟灵毓秀,溪水绕芳村启瑞呈祥”。廻廊壁上绘有由画家吴祖略画的“群仙聚会”、“周穆王与八骏马”山水秀丽,人物逼真传神。屋脊上还塑有双龙戏珠之壮丽景观,所有这些都展现了设计者的无穷智慧和建设者们的巧夺天工。

  华卿公入梅至今已历625载,蕃衍23代,现有人口6000多人(含外迁),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优秀人才层出不穷,龙溪陈氏宗祠的建成,为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七色彩桥。每年金秋时节,港澳台及海外各地陈氏宗亲都络绎不绝地返乡祭祖,归国观光,它不仅促进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并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架桥铺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溪龙溪陈氏宗祠

添加时间:2010-08-19  浏览次数:2539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