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灵陈氏支祠座落于闽清县池园镇池园村,占地面积约1092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主体为土木结构,造型美观、气势雄伟,支祠后有芝山依托,前有芝水相临,面与林峰遥望,有池园胜景之美称。
古灵陈氏系长乐市玉田镇东渡村古灵陈氏派系(入闽古灵陈氏十九世为东渡始祖)。于清康熙年间(1678年)迁入闽清十一都(池园),迄今已有三百余载。第二十七世孙德和公为入梅池园始祖,即池园古灵陈氏一世,人口近千人。
始祖迁入池园后,选定吉地,创基立业。于康熙丙子年即建大型木结构的祖厝(大厝陈)一座,后各房又陆续营建五座大厝。在开辟田园、植树造林、种茶种果的同时还注意发展商品经济,开设各类店铺和大小作坊等二十余间。农商的发达为家族的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祖厝大厝陈前的芝溪北岸,摩刻有“古灵陈家村”显目标志。陈氏家族三百多年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文习武、贤才辈出。科举时代就有一门“文武双举人”。据县志载:“陈绥之、字尹安、邑人,少倜傥不群,善属文、中道光乙未科第七名举人”。陈龙标,字尹就,中道光戌子科第二十九名武举人(原件捷报一匾犹存),后任松溪县千总。如今陈氏学子、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才辈出,担任各阶层领导大有人在。
“宗祠享祀、子孙保之”陈氏家族为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使祖先有长久的安灵之所。1938年在族长和各房长的倡议下,发挥族亲的作用,群策群力建成土木结构的宗祠一座(即现在的支祠)。1947年又进行全面装修。屋脊和边墙翘拱专请双班名师分左右比武艺术施工,装璜设计大方典雅,拱墙内外彩绘逼真,翘拱造型美观雄伟。解放后宗祠曾一度被池园大队(村)作为办公场所。l993年5月,砂劳越诗巫颍川陈氏公会致函闽清县政府,请求归还宗祠,幸速之得以实现。但因年久失修,屋面渗漏,灰面剥落,有识者积极建议重修宗祠,并得举族一至赞同。1993年8月即成立重修董事会至l996年9月完成,历时三年,耗资l5万元。并由书法名家书写楹联10余幅,正厅神龛正上方悬挂“理学名宗”巨幅鎏金牌匾一面,前上方布设“德和堂”、“同气连枝”、“颍川世宝,三面金字牌匾,两旁侧厅悬挂“亚魁”、“武魁”牌匾。道光八年十月所制武举人木质“捷报”一面,系原件刷新,实为少见的文物。l996年9月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仪式,有关领导、部门、宗亲和各界人士贵宾等五百多人参加,场面壮观感人。如今支祠集祭祀、纪念、瞻仰和娱乐于一体。使支祠发挥继承祖德,振兴族风,团结宗亲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