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柯洋(陈厝垅)陈氏支祠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柯洋(陈厝垅)陈氏支祠
【 来源: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 【 发布时间:2010-08-19 】 【 字体:

  闽清县池园镇柯洋村陈厝垅陈氏支祠座落在海拔600多米的柯洋山上。支祠主体由陈子运(陈贤良21世孙)于清康熙初年起建。坐戌向辰。原为大七柱八扇厝,厅高廊阔,通风好,采光强。1936年、1992年在保持主体原貌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二次重修。支祠虽不大,但历史悠久,至今有300多年,深色瓦蓝灰墙,燕尾脊,简朴大方,装饰并不豪华,但虎头门、马头墙石板廊,土木结构是传统的明清建筑。

  本支祠陈氏先祖千郎公由河南固始县承王审知入闽卜居省南大义。其子陈柄迁至闽清云龙际上。传至六世陈旸(即陈贤良)曾为北宋礼部侍郎。因“言盐铁利”忤逆宋微宗赵佶。贤良孙文华“防天威不测”避居尤邑奎峰。又经十代汝禄于明永乐年间迁至柯洋。再传九代至子运于清康熙初年定居柯洋陈厝垅。发展至今有1600多人。近年来为寻求新的发展,大部分宗亲已迁居到池园、白中、坂东、云龙、梅城等地,也有迁居至福州、厦门、南平、邵武、永安、上海、北京等府城县市去,或务工或经商或从政等。也有少部分到海外寻求发展,真是“瓜瓞绵绵,散居九州”。

  柯洋陈厝垅山川毓秀,风气悠钟,民风纯朴,崇尚教育。清末光绪年间,当时人丁不足二百,就设馆劝学,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年代,支祠辟为公立小学,为山村培养人才打下基础。原厦门大学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守文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曾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多次应聘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讲学。被英、美等国收入《世界名人录》。陈长记,福建光学仪器厂总工程师,福建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同样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在他们带动下,山村学子刻苦学习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现时具有大专文凭的有140多人,在不同岗位上工作。为建设祖国而努力,也为“陈氏支祠”争光。

柯洋(陈厝垅)陈氏支祠柯洋(陈厝垅)陈氏支祠

添加时间:2010-08-19  浏览次数:2900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