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闽清云龙乡漈上村陈玩前后娶两妻生深道、祥道、安道、旸道、从道五子。除长兄深道外,其余四个兄弟分别于1067年、1082年、1094年、1151年登科进士。陈旸(旸道)从布衣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世称“陈贤良”。福州《三山志》卷九载:“绍圣二年,祝圣为宰,陈公旸初擢制科第一以归,邑人又新其学,作堂,以祀其兄馆阁校勘祥道。”旸子积中(1115年榜)和安道次子刚中(1128年榜)、祥道长子行中(1132年榜)三位先后又登科进士,一门两代七进士。陈祥道著作《礼书》150卷,陈旸著作《乐书》200卷,双双收入清代《四库全书》。南宋理学大师朱熹题句赞曰:“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自古两先生。”因此,后人尊称“二陈”为礼乐“两先生”或“二陈先生”。
北宋大才子、文学家苏轼(1037—1101),号东坡,与陈祥道前后科登进士,同朝为官,颇有交谊。苏因与工安石不睦,屡受贬谪。苏东坡最后一次贬儋州(海南岛),其间,得知陈祥道弟陈旸举“贤良”制科,并获知陈祥道著成《礼书》、陈旸著成《乐书》,十分兴奋,欣然作《奉和陈贤良》诗曰: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
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
身处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
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①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陈旸《乐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两位才子、儒臣志趣相投的唱和,可惜只见苏轼称赞“二陈”的和韵、未得陈贤良原诗。
宋朝迁都临安(杭州)后,史称南宋。迁都后第一次开科考试,陈刚中登进士。因陈刚中与奸相秦桧对仗,班列忠臣的事迹,南宋时,县里为他立了“一门七进士坊”,其时即有“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的美誉,流颂至今。荣立牌坊后,陈门又添两个进士——陈和中(1154年榜)和陈问(1232年榜)。因此,应该准确说是“一门九进士”。陈刚中深受父辈影响,性格耿直慷慨,有志事功。官迪功郎。上书奏言:“民力凋瘵,请罢冗食,去虚文,以足国用”。迁太府寺丞,应诏上封事,密奏高宗,极力主张恢复中原,忤奸相秦桧意。不久,同年登进士第的胡铨(官枢密院编修)上疏乞斩秦桧,受打击报复贬韶州。陈刚中与胡铨同科进士,交谊甚笃,故作启事贺其行,有句曰:
“屈膝请和,知庙堂御侮之无策;
张胆论事,喜枢庭经远之有人。”
又有句云:
“知无不言,愿借上方之剑,
不遇故去,聊乘下泽之车。”
奸相秦桧闻知,大发淫威。遂致1140年8月,陈刚中和张九成、俞樗、凌景夏、樊光远、毛叔度、元舆等七人受陷同谪岭南。朝中清官、儒士痛惜怜爱,有诗云:“同日七人俱去国,何时万里许还家?”史载:“刚中被谪安远县令,感瘴殁于任所,家贫不能归葬。及至其孙陈问登进士为官,授翰林院编修,乃得扶柩葬杭州凤凰岭”②。
近千年以来,陈祥道、陈旸兄弟子侄因登科、因忠烈、因著作、因行善事……备受人们崇敬和爱戴。他们的故居、故乡、宗祠、碑坊和事迹故事均被志书、谱谍或民间口碑流传至今。历代名人、官宦、先贤均留文留诗盛赞“二陈”家族,特别对陈祥道、陈旸“二陈礼乐”称赞尤显突出。例如,旧《闽清县志》载,漈上村口石壁上“起傅岩”三大字,系宋代状元、爱国词人张孝祥(又名张安国)所书。并留有《咏傅岩》七律诗曰:
“欲识东君信去催,古人止渴意思梅。
根茎虽向春前发,枝叶曾经雪里开。
万木丛中推作首,千花圃内独为魁。
高才应是和羹手,何必须教傅说来?”
陈从道长子和中登张孝祥(1154年)榜特奏名进士,与张孝祥同朝为官。张仰慕“二陈”先生的才识,感于前辈“辟圃种梅读书”之精神,受和中之邀,远道同游其故乡漈上村所题写。
“起傅岩”题字和“咏傅岩”留诗,是张状元把陈旸比作殷商时代的傅说,“傅说原在山西平陆县一个叫傅岩的地方为奴当版筑工,后来殷高宗武丁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重用傅说,并把傅说比作和羹调味高手。”张孝祥将陈旸兄弟比作傅说,其意说:“陈家兄弟也是起自陇亩,出身贫寒,然均怀高才,终为朝廷重用”。
笔者还读见林如求先生发表于《福建乡土》2006年第四期《状元宰相郑性之》文中,亦有郑性之赞颂“二陈”的两首七律诗,抄录如下:
一、梅花
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艳,沽来村酒且开缸。
二、南枝开北枝未开
山北云衣裹萼红,山南莫恨雪乘风。
眼前开谢人心别,醉里吟哦我辈同。
春意收香归鼎实,月梢留影印阶空。
诸君行试调羹手,来岁花边独钓翁。
两首诗意都言明郑性之曾到过漈上古村,览读过张孝祥的《咏傅岩》诗。笔者手头无史料供考研,似乎是郑性之致仕回乡登甲高岭建甲梅亭期间,路过漈上,留下“月梢留影印阶空”和“来岁花边独钓翁”的感叹。
“起傅岩”历来为后人所瞻仰、纪念。旧《闽清县志》记载,清代乾隆年间闽清县令、进十姚循义曾刻诗一首赞曰:
“名山大业至今传,傅说岩前花萼联。
对策金门推国士,陈书秘苑重经筵。
香凝梅圃芳流远,瑞辑丹山泽未湮。
应有后来学步者,藜光又照草庐前。”
翻阅旧《闽清县志•山川志》清代嘉庆年间知县方亨衢题鹫峰岭诗问曰:“扶舆不改真磅礴,今日何人继许将?③”贡生许球和诗曰:
“循吏醇儒两擅长,梅溪百里路生香。
调羹自是君才选。古调先弹单父堂。”
古代《容斋随笔》(洪迈著)卷八,记载有《得意失意诗》两首。得意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失意诗曰:“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落第举心人。”描绘出旧时知识分子的读书和科举功成抑或名败的心态形象。陈氏一门尽出忠臣、儒士、清官、才子、善人;“二陈”先生的“礼乐”巨著,影响深远,这些都值得留诗赞誉,因此,历代名人屡有吟颂,“二陈先生”不仅当之无愧,亦是弥足珍贵的史研材料。
注:
①见《十八家诗钞》,曾国藩编。
②据颖川陈熹公系《千郎宗谱》。
③许将,字冲元,闽清三都人。宋嘉佑八年(1063)殿试第一,为福建省第一位状元。先后官拜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忠君爱国,三起三落,曾两次拜副宰相。
(作者:郑亨光,系闽清县文学协会会长、“二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