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漈上村陈祥道、陈旸史迹之寻揽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习研究
漈上村陈祥道、陈旸史迹之寻揽
【 来源:礼乐同辉 】 【 发布时间:2010-07-31 】 【 字体:

  我县云龙乡漈上村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山石奇异、披绿含翠,幽邃静寂。村中点点民居,错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好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尤其是那些显隐于修竹茂林田垄之内的文物古迹,更是无处不在地传递着邑人宋代名臣陈祥道、陈旸历史的信息,计人体味出深刻之文化内涵。

定格历史的摩崖题刻

  走进漈上村口,迎面两座大山对峙而立。一座叫凤凰山、一座曰钟湖山。两山石壁保留着多处摩崖题刻,其中“起傅岩”题刻最为醒目,细细揣读耐人寻味。在南北宋之交,里人陈祥道、陈旸兄弟青少年时期在凤凰山下植梅读书,后双双登第并同朝为官,且在礼、乐领域颇有建树。前者著有《礼书》150卷、《礼记讲义》24卷、《论语全解》10卷等著作;后者所著《乐书》200卷被收入《四库全书》,是宋代著名的礼仪、音乐理论家。南宋爱国诗人张孝祥(字安国)与陈旸的侄儿陈问是同年进士,他敬佩仰慕陈祥道、陈旸兄弟由来已久。于是不辞路遥专程来到梅邑(今闽清)造访拜谒其故里。在瞻仰前辈读书之处时,诗人身临幽境,亲见傲霜红梅朵朵绽放,不禁挥笔书就“起傅岩”三大字镌刻石壁上。“起傅岩”,是缘以殷商时代的名相傅说,傅说原在山西省平陆县一个叫傅岩地方当版筑工,殷高宗武丁见其有真才实学便举贤重用。与傅说相比,陈祥道、陈旸兄弟,同样出身陇亩才华横溢,同样被朝廷所重用。后人援引商代傅说筑“傅岩”,国家大治的故事,名曰“起傅岩”。

  “起傅岩”三字为楷体直书阴刻,字径约1米。字迹结构严谨,笔力苍劲。在其左右侧,还各勒一道圆首碑状题刻。右碑由于年代久远已佚,左碑为张安国、萧千岩,(其名德藻,闽清籍南宋诗人)联名所作七律诗作一首犹存。该诗云“欲识东君信去催,古人止渴意思梅;根茎虽向春前发,枝叶曾经雪里开;万木丛中推作首,千花圃内独为魁;高才应是和羹手,何必须教傅来说”。与凤凰山遥遥相望的钟湖山的石壁上镌刻的“龙首岗”题刻,相传为陈祥道所书。题刻为楷书阴刻,字径70厘米,字迹骨肉相见、端庄浑厚。其旁还勒有20厘米见方的。“高折仙桂”、“折桂”两款题刻,这应是后人对陈氏兄弟的赞颂之词。

两座宋代石梁桥

  据史料记载,旧时漈上有驿道与永福(今永泰)、闽侯相接。当年梅邑都里等地的商人学子进入省城北上京都由此经过。因而,在漈上曾有多座石梁桥与驿道衔通。但由于春秋更替、岁月沧桑,保存至今的仅余两座宋桥。一座坐落在村西,该桥为两台两墩、三孔等跨,长35米,宽3.4米,高约6米。桥墩以青石条干砌,其状似舟,尖端逆流,此乃所谓“锐前杀后”之说,主要是减轻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桥面以十五块长6.50米、宽0.50米、厚0.33米的青石板五节相连六块并列平铺而成。听当地村民说,当年这里水流湍急,溪上仅有简易搭桥,陈祥道、陈旸兄弟为了方便人们的安全行走而倡导修建了石桥。这座桥是闽清县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最长最大的宋代石构梁桥。还有一座在村的南面,桥长4.60米、宽1.10米,两岸以青石块干砌成墩,桥面以两块宽0.60米、厚0.35米的花岗岩石板平铺,其上刻有“弟子陈玩、陈翰、陈口口口口观桐口口生一口舍桥梁一条”等铭字。据查,捐建者陈玩就是陈祥道、陈旸兄弟的父亲。由此可见陈氏父子对家乡的乐施善举,堪称贤模。

千年古坝贤良陂

  漈上村有一条名曰雌雄溪的溪流在村中平缓、婉蜒向两流淌。可溪水流经村口处,河床却折转直下形成极大的落差。在这约30米宽的石岩河床上,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直径在20—30公分不等的竖式洞穴格外显目。村民告诉说,这里是“贤良陂”遗迹。那是在南北宋年间,陈旸目睹家乡二都(今云龙乡)农事灌溉用水需求无序,于是便带领乡亲们在下游兴修水渠,在漈上水头建筑拦水陂坝。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也许有人不解,当年为什么要选择在这样陡峭的河床上建筑拦水坝?原来这里的河床是一个整体的花岗岩,在岩石上凿洞树立木桩,坝体材料则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松木、芒草、黄土等复合进行穿插叠压夯构,即牢固又经济。此乃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典范,堪称闽清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创举。在这之后的绍圣元年陈旸考中贤良科进士,人们为了铭记陈旸的功绩便将拦水陂取名为“贤良陂”。

十八学士先兆碑和凤凰柱

  在漈上村,人们可以看到树立在陈氏词堂门前的一块刻着“十八学士先兆”的石碑和遗留在村口的几根花岗岩圆柱残段。关于石碑和石柱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漈上村历史上曾经有18位学子考中进士、举人,人们为之立碑;二说是漈上陈氏四世祖陈柄,睡梦中呈现十八仙鹤展翅飞翔之情景,以为此乃吉祥先兆。因为“鹤”与“学”在闽清方言里同音,如斯似乎预示村中将来会出现一批学士、学者。后来果真应验,于是树立18根石柱,名曰“凤凰柱”,寓“深山飞出金凤凰’之意。两种说法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在南北宋时期,漈上的陈祥道、陈旸兄弟五人有四个登第,陈氏家族一门九人为进士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漈上村的《陈氏族谱》中看到这样记载:陈祥道,陈玩次子,宋英宗治平4年(1067)登许安世进士;陈安道,陈玩三子,宋神宗元丰5年(1082)登黄裳榜进士;陈旸,陈玩四子,北宋绍圣元年(1094)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陈从道,陈玩五子,南宋高宗绍兴21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陈刚中,安道次子,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登李易榜进士:陈行中,祥道长子,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登张九成榜进士;陈积中,陈旸长子,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何粟榜进士;陈和中,从道长子,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陈问,刚中孙,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这一陈氏理学世家,自宋英宗起,到宋理宗,扬名了160年,被古今传为佳话。

其它历史遗迹

  在漈上村南部山腰的田垄中,落座着几尊石雕翁仲、瑞兽,其造型简洁古拙、形象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宋代石雕之风格。据村民讲,这几件石雕文物前些年是在稻田中被人们发现掘出。根据判断它应是陈祥道、陈旸兄弟主墓的附属文物。此外,坐落在凤凰山下的陈氏祠堂内,悬挂着“博士”、“进士’等牌匾也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神主龛上保存的旧时的陈氏历代元祖宗亲神主牌,牌首作双凤朝牡丹图案、左右两侧以双龙修饰,牌座作四出浅浮雕吉祥图案,牌面黑底金字,陈祥道、陈旸、陈从道、陈安道等名儒赫然在目,堪为珍贵。

  漈上村经历了近千年的岁月沧桑,许多的文物虽被历史长河所淹没,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寻觅揽就历史的踪迹,体味它曾经的辉煌。

  (作者:林跃先,系闽清县博物馆馆长、“二陈”文化研究会成员)

添加时间:2010-07-31  浏览次数:2411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