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在闽清县发现一处埋没近800年的古村落,并在村内外找到许多宋代的文物,如石桥、石碑、石蹬、石雕和摩崖石刻,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这一古村落地处云龙乡漈上村,这里是凤凰山旅游胜地所在地。宋代,山上有简易古道通往福州,衔接福州学子进京赶考的古驿道,直通北宋、南宋的京都汴梁、临安。因此,在历时320年的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闽清学子多借道此处进京赶考,涌现出许将、黄唐、郑性之3名状元和黄稹、陈祥道、陈旸、萧德藻、黄师雍等132名进士。漈上村在南北宋时期先后有18人考中进士,考中举人、秀才者不计其数,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学村。《宋史》记载“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的故事,就发生在漈上村,名满天下的北宋哲学家陈祥道、北宋音乐家陈旸兄弟二人也出生在漈上村。南宋时期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著名文学家张孝祥,曾慕名专程访问这里,参观附近的凤凰山,在陈祥道、陈旸读书处题写“起傅岩”三个摩崖大字,朱熹也曾游览这个村,并在陈祥道、陈旸故宅门前题句“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师从王安石,陈祥道创作《礼书》150卷
陈祥道,漈上村学子,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一生长于三礼之学,师从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学博士。他与王安石的关系亲密,有史书为证。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王安石撰《论语注》,其徒陈祥道则作《论语全解》10卷,师徒配合默契,传为佳话。陈祥道治经,以三礼之学见长,所撰《礼书》百余卷,多得世人好评,成称其精博。故其诠释《论语》,亦于礼制方面最为明晰。如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则引《乡饮酒》之义给予阐明:解“师冕见”章,则引《礼》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所引虽未必尽合经义,而旁引证,颇为有见。诸如此类,皆能创立别解;而连类引申,亦多有补于考证。因陈祥道师事王安石,其师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陈亦多所承继,故此书中每每夹杂老、庄思想,特别是《庄子》之文,往往用其作证佐,反映了王安石倡导的新学学派注释儒家经典的特点。
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进士第四名及第,从熙宁三年(1070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两度任参知政事,积极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为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王安石提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使门人修撰《诗》、《书》、《礼》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直接或间接为推行新法服务。
陈祥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钻研礼学(即:“礼经学、礼仪学、礼论、泛礼学”),其中礼经又称“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是礼学的核心,狭义的礼学就是指礼经学;广而言之,包容礼仪学和礼论;再推而广之,涵括泛礼学。陈祥道的任务就是深入钻研礼学,阐释新义为新法服务。为此,他前后修撰五部相关专著,分别是:《仪礼注解》(32卷)、《礼记讲义》(24卷)、《论语全解》(10卷)、《礼例注解》(10卷)、《礼书》(150卷)。尤其是《礼书》(150卷),是对王安石推崇的《周礼》阐发“义理”,阐释新义,受到王安石和朝廷“用意专精求之、诸儒未见其比”的好评,授陈祥道秘书省正字,赐绯衣,名动天下。清代,这部书还被收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
标新立异,陈旸创作音乐百科全书
陈旸,漈上村人,陈祥道胞弟,受兄影响,立志著书,1094年进士及第,《宋史》对他的简略记载是:“中绍圣制科,授顺昌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奉旨编撰御用音乐百科全书。”
据史料记载: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陈旸奉表向宋徽宗进献《乐书》200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九十五卷,摘录《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等古代经传中有关音乐的记载,并予以训义诠释;第九十六卷至二百卷,则记述各种乐器、附乐图论。因该书不但论述“引据浩博、辩论亦极精、上体对圣意、贯穿明备”,而且“雅俗音器歌舞,下及民间杂戏,无不备载”,陈旸当即被升任为鸿泸寺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编撰发行《礼记》(10卷)、《孟子解义》(14卷)、《论语句解》(10卷)、《北郊礼典》(30卷),但他珍爱的《礼书》(200卷),却因当时国事多难,战事频仍,故一直到他61岁去世时,该书都未曾刊刻,抱憾终身。直至百年之后,陈旸的后人陈岐,历经多年访求之苦,在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才得到书稿,因得宋宁宗赵扩鼎力相助,并请南宋著名文学家杨万里作序,陈旸的这部音乐巨著才得以刊刻问世并流传至今。这部音乐论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清代乾隆年间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时,将之收归《四库全书•经部》,从此鱼跃龙门,身价倍增。
敢于直谏,陈安道父子殊途同归
陈安道,漈上村人,是陈祥道的胞弟,陈旸的胞兄,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及第后,走为官治世之路,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只担任过朝廷宣德郎之类小官,青史无名。
他的儿子陈刚中,积极参与朝政敢于直谏的作风宛若乃父,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及弟后,即进言建议宋高宗“鉴于民力凋瘵,请求去掉冗员,并废除那些没有意义的繁琐礼节,以节省开支”。宋高宗听后觉得可行,遂官授太府寺丞,令陈刚中常应诏建议,但此后陈刚中所提的建议多不合宋高宗和秦桧的心意。
绍兴九年(1139年)同科进士胡铨因弹劾秦桧被贬谪岭南,陈刚中愤然摆宴作启相送,启中写道:“屈膝请和,知庙堂之御侮这无策;张胆论事,喜枢廷经远之有人。”秦桧知道后,火冒三丈,陈刚中从此开罪朝廷主和派和秦桧。
绍兴十年(1140年),陈刚中谏言主战,为宋高宗所不容,秦桧趁机奏请宋高宗将陈刚中等主战朝臣七人一并贬谪。陈刚中谪为江西省安远县令,诗人陆游闻讯后作诗叹息:“同日七人俱去国,何时万里许家还?”安远县地处边远山区,条件极差,瘴气很盛,当地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说,到安远是一去不复返的,必然死在那里,果然陈刚中到安远县后,不久就感瘴而死。
鉴于此,陈刚中成为闽清县家乡人民引以骄傲的知识分子楷模和为官者典范,当时在县里为他立了“一门七进士”坊,这“一门七进士”是指:陈祥道、陈旸、陈安道、陈从道(1151年进士及第,陈祥道族弟)、陈刚中及陈祥道之子陈行中(1132年进士及第)、陈旸之子陈积中(115年进士及第)。因立坊时,不可能知道以后又添了两名进士;陈从道之子陈和中(1154年进士及第)、陈刚中之孙陈问(1235年进士及第),因此,确切的说应当是:“一门九进士”。
诗人慕名游,凤凰山添色彩
张孝祥,四川省简阳县人,后卜居安徽省和县,南宋初年渡江迁居明州(浙江宁波),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1154年与闽清云龙乡漈上村陈从道之子陈和中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同科参加考试的还有著名诗人陆游,不巧在这一年,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廷试,所幸宋高宗决定亲自举行殿试,张孝祥遂当着全朝文武大臣的面,从容挥笔,只见其字如龙飞凤舞,文不加点,第一个交了卷。高宗一看大加赞赏,连连称好,便钦定为状元。秦桧见了气恼万分地问:“状元的文章诗书如此了得,不知向谁学的?”张孝祥知道秦桧的用心,便正色回答:“我学的是颜(真卿)书,读的是杜(甫)诗,不知承相有何指教。”秦桧见张孝祥的话中带刺,知道不是对手,只好说:“天下好事都让你占尽了!”
张孝祥中状元后,便在朝廷上慷慨上疏,要为受秦桧迫害而死的岳飞平反。朋友劝他敛起锋芒,他说,没有锋芒我考进士干什么;我明明有锋芒把它藏起来我考进士干什么;秦桧是奸臣,我不攻击他我考进士干什么。秦桧知道后火冒三丈,遂诬陷张孝祥父亲张祁(明州推事官)想造反,把张祁下了大狱。幸亏天公有眼,罪恶满贯的秦桧在当年十月一命呜呼了,张孝祥就亲自上书给高宗为父平了反。以后张孝祥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为皇帝起草诏书,批阅文件。遗憾的是,张孝祥是秦桧亲信汤思退的门生,因此汤思退遭弹劾时,张孝祥亦被免官,后又被朝廷起用,出任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调动极为频繁,1164年,张浚北伐,荐张孝祥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但不久又因张浚北伐失败,被弹劾落职。
就是在这沉闷之时,1165年初春,陈从道之子陈和中请假返回漈上村省亲,邀张孝祥同行,张孝祥欣然应邀。他们从临安出发,沿泊闽古驿道,信马南行,经福州直至闽清凤凰山麓,参观慕名已久的陈祥道故里漈上村。张孝祥到漈上村后发现,这个村子果然是风水宝地,她倚峙闽清县凤凰山,山上奇花异木与奇石怪洞交相辉映,景色旖旎,颇似“世外桃源”。山上有块庞大的音钟石,用石敲之,可听到“天、地、君、亲、师”五种鼓击乐声,乡民介绍说陈旸就是在此获得创作灵感,创作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200卷,山上还有许多峡谷瀑布,站在峰顶极目望去,蔚为壮观。乡民介绍说陈祥道就是在此获得“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灵感,创作《礼书》150卷,名动天下。
才华横溢的张孝祥,不但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更是当时闻名全国的书法家,因此,登临陈祥道、陈安道、陈旸三兄弟在凤凰山辟圃种梅、读书著作之处,不禁有感而发,写了“起傅岩”三个大字,供乡民岩刻,目前这三个大字依然保存完好。题字之后,意犹未尽,张孝祥还欣然命笔写下后来流传甚广并收录在《千家诗》中的咏梅诗《起傅岩》:“欲识东君信去催,古人止渴意思梅。根茎虽向春前发,枝叶曾经雪里开?万木丛中推作首,千花圃内独为魁。高才应是和羹手,何必须教傅说来?”这首诗采用浙江地区民歌形式,描绘凤凰山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色。被视为张孝祥咏梅诗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收录在1742年、1921年两个版本《闽清县志•山川志》。
朱熹漈上游,山水绽书香
朱熹,江西婺源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及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他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非常推崇陈祥道的《礼书》。他在湖南长沙举办岳麓书院时,订立“学规”,将《礼书》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理学理论中的“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三纲五常”理论体系的提出,是他对中国哲学史贡献之一,因此,他对陈祥道的故里漈上村早有仰慕之心,只是没有机会一游。直到1196年朝廷将他创立的理学定罪为伪学,并将他解职之后,才有暇到闽清一游。
当时他避学禁移居父母栖息地福建建瓯,寄情山水。恰在此时,他的同乡后辈郑君瑞,被宋宁宗派往福建担任闽清知县,朱熹欣然应邀同往,到闽清后,由于得到县令相助,加上朱熹早已名满天下,因此,到闽清四处游览都有闽清学子相伴。据传当时与朱熹交往甚密的闽清学子有:郑性之(1208年考中状元,所有史书谱志对郑性之的记载中,都提到他师从朱子)、林学蒙、林学履(两人俱从朱学,列祀乡贤)、许俭(俭游朱子之门,人称真儒)。
朱熹到了闽清后,四处游山玩水,题字石刻,使闽清山水顿然光彩夺目,其中最有名的是在闽清三溪乡山墩村白岩山巅题写“八闽岳祖”四个摩崖大字,还慕名游览陈祥道故里漈上村,在陈祥道、陈旸故宅前题写句子:“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近年来,漈上村和凤凰山旅游业也正在筹划中,已与中国外交大学达成协议,在凤凰山麓兴建中国外交大学达成协议,在凤凰山下兴建京福高速公路互通口联接线,并将凤凰山旅游开发纳入闽清县城新城区规划体系,闽清县城建有陈祥道、陈旸纪念馆,游客不绝。漈上村这个宋代神秘学村以及凤凰山将变成旅游胜地,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作者:黄笃文,系闽清塔庄文化站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