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习研究
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 来源:礼乐同辉 】 【 发布时间:2010-07-31 】 【 字体:

  “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出自1196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慕名来闽清,谒游陈祥道故里漈上,并在陈祥道、陈旸故宅前题写的名句。句中“棣萼”两字,就词义而言,“棣”音“第”,一解植物名,如唐棣,也作“棠棣”,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可供观尝,树皮可入药;二解同“弟”,即旧时书信中称之的“贤弟”、“仁弟”等。“萼”音“厄”,指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是一花朵七种结构中缺一不可的第二种。两字相连,意为二个紧密相依的兄弟,既亲切又大有作为,给世人留下芬芳宝贵业绩。“梅溪”是闽清县的母亲河,早在911年建县时称梅溪坪;又说早期梅溪两岸普植梅花,故闽清又称为梅溪。短短十四个字,道出了陈氏先贤陈祥道、陈旸俩兄弟作为宋代伟大理学家、礼、乐之巨匠的丰功伟绩及盛誉,他们俩人是一门亲兄弟,留给世人的是被人永世称颂的“梅溪千古两先生”的美名。

  从当时陈祥道、陈旸俩公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与巨著影响看来,朱熹的题句是再好不过的概括,是完全名符其实的写照。

  陈祥道(1044—1116),字佑之,宋史字用之,一本字复之,闽清县漈上人。是著名音乐理论家陈旸之仲兄。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登许安世榜进士,一生长于三礼之学,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大儒,历官国子监直讲、秘书省正字兼馆阁校勘,终太学博士。其著作有《礼仪注解》三十二卷、《周礼纂图》二十卷、《礼记讲义》二十四卷、《礼例详解》十卷及发愤廿年著成的《礼书》一百五十卷,另著《论语全解》等闻名于世。哲宗元祐七年(1092),以所撰仪礼注解及《礼书》一百五十卷进呈朝廷,著名史学家范祖禹评曰:“用意专精求之,诸儒未见其比”。其儒家经典诸多之研究和成就,对其弟陈旸产生很大影响。十年后,其弟进《乐书》上奏朝廷,礼部侍郎赵挺之重提祥道《礼书》故事,遂使礼、乐二书并行于世。至清乾隆年间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将礼、乐两书收进钦定的《四库全书》经部礼、乐二类。从此身价倍增,名声大震。

  陈旸(1068—1128),字晋之。他与其兄祥道并驾齐驱,且更略胜一筹,成为我国北宋名儒、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古今中外公认的中国最早一部音乐百科全书的巨匠,而且还是一位书法家。他官位显赫。宋绍圣元年(1094),陈旸赴京直接应试“制举”、“大科”(事前已“过五关斩六将”道道考试关口),即由皇帝在通常例行科举考试之外,亲自主持选拔一至二名特殊人才的“制科”考试。陈旸以“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中试,一鸣惊人,成为在“两宋”三百多年间仅有的39名(又说41名)“以大科名世”者之一。又据洪适的《宋登科记》载:北宋一百七十年,共录取进士二万二千余人,而制科录取的仅三十九人,尚不及进士的五百分之一。纵观宋代历试“贤良”,录取名人都是文学博异之士,可谓上选。陈旸能如此高中,正如南宋爱国诗人张孝祥诗中所写“万木丛中推作首,千花圃内独为魁”,无怪乎世间称之为陈贤良。陈旸官历顺昌军节度推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相当现在的副省部级,为闽清历朝少有的高官)、显谟阁待制。著有大量名著:《论语句解》十卷,《礼记讲义》十卷、《北郊礼典》三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及倾注十年心血成著于1101年的《乐书》巨著二百卷。他的思想既传统又新鲜。在其《进乐书表》及《乐书序》中,表达了正统的儒家音乐观点,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为正音,用宫音和黄钟比附君王。同时《乐书》又用大量篇幅叙述了“俗部”、“胡部”的音乐(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和乐器,乐器都有绘图和说明。这是该书最有价值和弥足珍贵的部份。该书征引浩博,内容极其丰富。自第一卷至九十五卷,摘录《周礼》、《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诸书有关音乐文字记载为之训义,阐明了儒家音乐思想。自九十六卷至二百卷,则论述律吕五声、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优伶。其音阶音域观点谓五声十二律乐之正也,二变四清乐之蠹也;二变,以变宫为宫,……太簇、大吕、夹钟或可分也。影响极其深远,同样被收入《四库全书》经部乐类,与其兄《礼书》圭璧联辉。陈旸的业绩,宋史、县志、名典、古迹,处处记载,斑斑可考,足见先贤一生的光辉灿烂,名垂千古!

  宋史432•儒林传记:“陈旸字晋之,福州人(闽清隶属福州)。中绍圣制科,授顺昌军节度推官。徽宗初,进迓衡集以劝导绍述,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礼部侍郎赵挺之言,旸所著《乐书》二百卷贯穿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既上,迁太常丞,进礼部员外郎,为讲义司参详礼乐官。……时论方右汉津,绌旸议。进鸿胪太常少卿、礼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提举醴泉观。尝坐事夺,已而复之。”

  以上“尝坐事夺,已而复之”八个字,是指当时陈旸与宋徽宗皇帝“辩宝”革职又复职故事。陈旸当时在文武百官在场的皇帝面前,坚持自己“盐铁至宝”的道理,而皇帝却始终坚持己见,认为金银财宝最宝贵,双方坚持不下,而动怒了皇帝被革职。此故事在整个福州地区的广大民间,近千年以来,几乎无一户不知,一直传颂着这个离奇而又神龙活现的故事,不能不说明陈旸敢于坚持真理,体贴民事,且犯颜直谏,“胆大包天”,敢与当时最大的皇帝“比高低”,可谓是一个察民情、清正不阿的清官,又是一个知民事的真正辩证唯物主义者。在事后实践真理面前,徽宗很快体验到缺乏盐、铁、纸(有的还加纸)的危害,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已而复之”又恢复了陈旸的官职。敢问历代能有几个为臣者敢与天子“论真理”、“辩是非”?很少!而陈旸,这还不千古传颂?!

  《中国名人大辞典》也载:陈旸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大辞典的作者……。

  民国十年《闽清县志》除大量记载陈旸俩兄弟身世业绩外,在水利志中还特记陈旸“言事放归”后的善举:“贤良陂在二都,源出起傅岩,流至漈头岭,约三里余,为巨石所遏。邑人陈旸欲凿而通之,石工已备,无所措手,旸乃具命服拜祷,有顷,石岩自裂,其流遂通,人获灌溉之利甚溥”。以上种种,俱显先贤为国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思想品德。得到了“钦赐御葬”,还传言“设疑冢”、“恐生疑言”。闽清清时县令方亨衢撰《旸公墓道碑文》云:古立德立功立言之士,其精神足以彪炳宇宙,死而不朽,……殁,葬十五都普贤寺后,前载在县志,斑斑可考……对陈旸大加赞颂。闽清及国内古代许多文人以诗文为证,赞叹陈祥道、陈旸俩公诗词、文章屡屡皆是。正如清县令居允敬撰贤良祠联句“多士高山仰,大儒百世师”。

  陈旸的名声还誉满神州。如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发现的北宋绍圣五年(1098)安放的“宋故欧阳文叟墓志铭”,就有当时陈旸亲笔书写的篆额字体,成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物,并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古式型制最大的墓志铭。可见陈旸字迹功底雄厚和影响多么深远。

  还在福州名胜处可见陈旸斑斑史迹:福州于山“廓然台”与“吸翠亭”,以宋进士陈旸命名,景观显要夺目,成为全省人民瞻仰与旅游观赏胜景佳地。

  还有许多遍布各地的史迹,就不一一列举。可见陈旸俩兄弟不仅成为闽清的千古两先生,就是在县外、省外的名声早就远播。

  为纪念闽清千古两先生,历史上自宋代以来,“二陈”先生倍受后人敬仰。据史料记载,近千年间,在闽清境内修建“二陈”先生纪念性建筑物达九处之多。当今,1986年还在县城台山公园建“贤良亭”。1990年县政府作出重修“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决定,巍巍的纪念堂现今已屹立在城关地区,此纪念堂还于2006年就被全省评为首批94个《八闽名祠》之一的名祠。去年县政府新建的“世纪广场”三个大幅壁雕中,还矗立着其中之一的陈旸手迹模造的诗画。此诗画的原本行艺诗帖,还被选入《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刊台湾《故宫历代书法全集》,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对陈旸的书法大加赏析。称其“此幅行书诗帖,扑面而来的是一般浓烈的唐人行书气息,……体态偏长而不俗,细密紧束而不闷;用笔方折利索,挺拔遒劲,向背分明,起承转折处顾盼有情;均能使欣赏者在作品中获得重拙姘美的审美感觉”,突显陈旸书法的功力与品位。可见陈旸还是一个书法家,名不虚传。所有这些,意在缅怀先贤的丰功伟绩,激励后昆奋发向上,更说明作为“千古两先生”的魅力。再回想当年朱熹慧眼独具,对陈旸的仲兄陈祥道就非常推崇其《礼书》,并在他举办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时,将礼教定为“学规”,将《礼书》列为学生的必修课。而且到了晚年还慕名特地到闽清拜谒两先生旧宅、观赏闽清的山山水水,题字石刻,使闽清的山水和人文景观更加光彩夺目。他在白岩山巅题刻的“八闽岳祖”和漈上题写的“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的名句,将永远记载着先贤的光辉业绩,点缀着闽清的锦绣山河,激励人们永远奋发有为!

  今天,我们在纪念两位先贤的同时,一定要牢记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时刻珍惜、爱护并加以发扬光大!为闽清的人文山水景观添光增彩,为建设社会主义繁荣的新文化与和谐美好的新闽清燃放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相信福建省陈氏委员会召集全省与部份外首、市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与宗亲三百余人参加的在闽清举行的“二陈”文化学术研讨会,一定会让两先生的业绩和名望在全省、乃至全国焕发更加夺目的光辉!

  (作者:陈亨土,系闽清县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添加时间:2010-07-31  浏览次数:3365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