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弘扬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习研究
弘扬陈祥道、陈旸礼乐文化
【 来源:礼乐同辉 】 【 发布时间:2010-07-31 】 【 字体:
中国儒家知识分子都认为理想的社会,就是以礼乐作为治理天下之本,而不主张以刑政为本。陈祥道的《礼书》序言:“先王之治,以礼为本。”又云:“繇汉以来,千有余载,其间欲起礼法于上者,非一君;欲成礼法于下者,非一臣。有是君而下不足副之,则礼道不明。有是臣而上不能任之,则礼事终不行。此庞政薄欲所以继作,唐虞三代之治不复见也。”正是基于这种见解,陈祥道“发愤二十年,修成《礼书》一百五十卷。”另有《论语句解》、《仪礼注解》等著作。

  陈旸曾呕心沥血十年修成《乐书》二百卷。该书征引浩博,内容丰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自第一卷至九十五卷,摘录《周礼》、《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等诸书有关音乐的文字记载,为之训义,阐明了儒家音乐思想。自第九十六卷至二百卷,则论述律吕五声,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优伶等。

  陈旸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完成《乐书》。他的思想既传统又为新事物所吸引,在其《进乐书表》及《乐书序》中,表达了正统的儒家音乐观点,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为正音,用宫音和黄钟比附君王。同时《乐书》又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俗部”、“胡部”的音乐(少数民族和外国音乐)和乐器。乐器还都有绘图和说明。这是该《乐书》最有价值、弥足珍贵的部分,因为许多欠传的乐器可在该《乐书》中找到最早的记载。这确实耐人寻味。清乾隆年间《乐书》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

  宋时的漈上,是陈氏家族聚居地。先祖陈柄公于宋初由福州大义迁徒于此,若干年后,甫三世而贤豪出,显现山地灵人杰,前后数代,族间连中进士者达31人之多。“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闻名于世。其代表人物是曾修《礼书》150卷的陈祥道和曾修《乐书》200卷的陈旸,兄弟俩在漈上凤凰山下的故宅,有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曾题联句:“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广义的礼是指古代的典章制度。狭义的礼,则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古代最著名的礼典有三部:《周礼》、《仪礼》、《礼记》,简称三礼。三礼内容丰富,包涵有儒家的人生哲学、对社会的见解,政治理想、构想,特别是礼治思想。儒家讲礼不光讲礼的外在仪节,更注意讲求礼的质,就是各种浓缩的规范,如仁义、慈孝、忠敬等等。这种礼之质是真正对社会生活具有制约作用,并构成古代伦理学的核心,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因而陈祥道所著《礼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清乾隆年间被收入《钦定四库全书》。

  历史上在闽清县治曾修有二贤祠(闽清县志称:“二陈先生祠”),1990年闽清县人民政府作山决定重修二贤祠,后更名为陈祥道、陈旸纪念堂,纪念陈旸兄弟。1986年闽清县人民政府在台山公园还建有造型独特的“贤良亭”。

  陈祥道(1044—1116年),字用之,又作祐之。福建闽清县漈上(今云龙乡漈上村)人,宋英宗治平四年(丁未1067年)进士,北宋名儒,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著名理学家。

  陈旸(1068—1128年),字晋之,福建闽清县漈上(今云龙乡漈上村)人,宋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礼部侍郎、显谟阁待制,北宋名儒,我围著名的音乐理论家。

  据《闽书英旧志、陈祥道传》:“尝著《礼书》一百五十卷,近臣以闻,哲宗诏尚书给笔札抄录。”

  这个“近臣”指的是范祖禹,是著名的学者,曾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他将陈祥道著《礼书》的事告诉哲宗,因而下诏“给笔札抄录”。范祖禹评价《礼书》说:“用意专精求之,诸儒未见其比。”陈祥道因上《礼书》除国子监直讲,不久迁馆阁校勘兼太常博士,终秘书省正字。赐绯衣。南宋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非常推崇陈祥道的《礼书》和陈旸的《乐书》,慕名游览陈祥道故里漈上,并在陈祥道、陈旸故宅题句:“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陈旸除了著《乐书》这部巨著外,另著有《论语句解》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礼记讲义》十卷,《北郊礼典》三十卷。而且为我国的雕版印刷业的兴起也作出过重要贡献。

  儒、佛、道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有一部《大藏经》,是佛教所有经典的汇集,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

  宋代,雕版印刷业兴起,我同第一部官刻的大藏经是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诏令在四川成都雕刻印刷成功。然而此书在民间难以普及,崇宁年间陈旸为了能在民间普及刻印藏经,他来到福州东禅寺,劝刻大藏经。他和东禅寺一起募捐大量资金,在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刻印成功。雕刻工程浩大,完全靠民间劝募进行,足见陈旸所耗心力之巨。这部藏经叫《崇宁万寿藏》,成为我国第一部由民间私刻的藏经。这是陈旸对传统文化的又一重大贡献漈上陈氏家族重视读书育人,造就一批一批有用于国家的贤俊之才。于北宋末、南宋初成为名门世家。据《闽清县志》记载,在南北宋之交漈上陈氏族间,举进士者31人,即:陈祥道、陈安道、陈旸、陈怀古、陈积中、陈之远、陈刚中、陈行中、陈瑞、陈嘉酞、陈从道、陈和中、陈琦、陈明章、陈制中、陈光宣、陈夏卿、陈贲、陈刚、陈侃、陈万顷、陈恺、陈季林、陈荐子、陈问、陈次公、陈振龙、陈福龙、陈应斗、陈恕翁、陈珪等都是漈上陈氏子孙。从中可以窥见到漈上陈氏家族教育成功的影响力之深远。

  宋朝聚居于漈上的陈氏属颍川陈的衍派。宋代名臣胡铨撰写的《陈氏肇迁漈上总赞》云:“陈氏鼻祖,来自光州。卜居漈上,山川郁缪。挺生俊秀,文苑瑯球。乐赖以上,礼赖以修。”

  宋陈祥道偕弟同撰的《闽清漈上陈氏家谱首言》称:其族属后汉太邱长陈实公之后裔。“厥后子孙散居郡邑,其中光州固始者最盛,晋永嘉末。有祖二郎公与三郎公兄弟也,三郎公避罪入闽,二郎公靖守先庙……至粱太祖开平元年,以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闽王,上疏请封官吏,梁主遣七姓随王,使渡江,吾祖千郎公与焉,夫千郎公乃二郎公廿世孙也,官至三司左承,承旨因居于福州大义……生七子各析居外邑,且疏于文事,谱竟失传。其卜居漈上者,则千郎公三子柄公也。柄生衲,衲生俨,俨生先考玩公,玩公承旨授诰赠朝议大夫。”

  从陈祥道所撰的《闽清漈上陈氏家谱首言》说明了,漈上陈氏先世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人氏。其始祖千郎公是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随王入闽,奉旨定居福州大义。千郎这支陈与古灵衍派陈檄,陈令镕迁大义不同,不能相混(乾隆年间曾有人将这两支陈姓相混)。其实,陈檄、陈令镕父子早在唐中和元年(881年)就进入福州大义,比王审知兄弟唐末景福二年(893年)进入福州要早十二年,而陈千郎入闽的时间是后梁朱温篡唐后,建立后梁,封王审知为闽王,王上疏请求拨给官吏,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梁主朱温遣七姓渡江依闽王。陈千郎就是参与此次入闽行列,官拜三司左丞,奉闽王旨意定居于福州大义。这七姓比第一批随王潮,王审知兄弟直接南下渡江入闽为晚。千郎公定居大义不久。所生七子各析居外邑,由于不重视文事,谱竟失传。这就是漈上陈的入闽情况。

  卜居漈上者乃千郎公第三子柄公,从此漈上陈氏子孙繁衍,成为名门旺族。其中,柄公第四世孙陈玩公生五子:深道、样道、安道、旸、从道。五兄弟除长兄深道外,兄弟四人皆进士及第,被称为“五子四登科”。这五子又生出几位有作为的子孙,连中进士,皆以理学传家。

  宋时漈上陈氏,这个有着赫赫名声的“耕读之家”,以农业生产作为家族主要生活保障,来维持一个家族的正常生存。但是他们更重视一个“读”字,这是因为“古代教者,家有塾,乡有庠,邑有序,国有学:固无人不在所教之中。……所以成人才而厚风俗,合秀顽强懦,使之归于一致!”《圣谕广训》虽然是皇帝就国家整体教育而说的,但宗族教育与之并不相同。何谓一致,如何做到一致?皇帝在《圣谕广训》中又说:“盖以士为四民之首。人之所以待士者重,则士之所以自待者益不可轻。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仪型,风俗由之表率,务令以孝悌为本,材能为末,器识为先,文艺为后。后渎者皆正书,所交者皆正士。确然于礼可守,惕然于廉耻之当存。”这就是告戒人们,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一批以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具备一定才能的士”,以此作为榜样,醇化世风,教化四民,使国家安定而昌盛。

  漈上陈氏正是基于这一点,对家族子孙的教育分外重视,“居既睦矣,当礼乐以因之,诗书以文之”。

  漈上陈氏先祖柄公所以迁徒于此,首先是看中漈上这个地方,“山清水秀,山形酷似展双翼如凤,故名凤凰山”。认为此地有生气,聚结着钟灵毓秀之宝地。在此开基筑宅时,梦见“宅地穴中飞出十八只鹤鸟”便以此书写“十八学士先兆”的字样刻于石碑,竖立宅前,预言未来,儿孙吉祥,以此教育子孙勤勉耕读。其次看到漈上这个地方环境清幽,风水宜人,既无车马之喧,又无俗尘之染,是一个读书育人的绝好地方。并在村口修建一所读书堂,名曰;“凤凰书堂”又称“凤凰亭”(今圮),这就是当时的陈氏儿孙在此辟圃植梅读书的场所,聘请有数名有名气的教书先生任教,在该书堂读完学业后,择其中优者到县治龙江书院或福州书院深造,以便参加科举山仕。

  从上述两点,足以说明这个家族十分重视教育,读书成为风气。果然传至5—6世涤上陈氏子孙屡中进士,使这个由农耕之家,成为名门世家。自北宋英宗起至南宋理宗,大约160年间,登进士及第31名,举人、秀才不计其数。在当时漈上这个人口不过二、三百人的小村落,功名之盛,为闽清建县以来,乃至废除科举制度以前的千年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所以陈祥道在其撰写的《闽清漈上陈氏家谱首言》中称:“族虽未广而门第高,人虽未伙而文献盛。”并非过誉之词。

  漈上陈氏家族重视读书育人,造就一批一批有用于国家的贤俊之才。这一名门世家的代表人物陈祥道、陈旸兄弟。我们要研究“二陈”的学术思想,不断传播“二陈”的礼乐观念,为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奋斗,为福建“海西”经济区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者:黄世平,系闽清文学协会理事)

添加时间:2010-07-31  浏览次数:2983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