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古名新姿凤凰亭 -- 闽清礼乐文化网
首 页本站概况本会动态礼乐图库礼乐文献学者论述学习研究本会刊物媒体传真捐资芳名在线留言联系我们
 
  首 页 > 学习研究
古名新姿凤凰亭
【 来源:礼乐同辉 】 【 发布时间:2010-07-31 】 【 字体:

  大凡懂得一点千年宋村漈上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漈上村口有一处与宋代礼乐大家陈祥道、陈旸兄弟有关的古建筑——凤凰亭。

  据旧县志记载:凤凰亭在漈上凤凰山下的起傅岩前。由此想来,凤凰亭这优雅的名字,大约就因为是座落在凤凰山下而得名能吧!可是,当地人却有另一种说法:古时这里树木蓊郁、溪水潺潺,环境清幽,故常有凤凰栖此啼鸣。每当这种吉祥景象山现的年头,村里的莘莘学子在各级的会试中,总会榜上有名。当年从陈祥道、陈旸等兄弟考中进士开始,这小小的山村竟接二连三地出了十多位进士,史称“十八学士”,实属不易。如此说来,这凤凰亭似乎又抹上了一层美丽的神话色彩。

  凤凰亭不管是因山而得名,还是以鸟而取之,终归都不失其高贵典雅的韵味。那么,这意义不凡的亭阁建成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旧县志倒有明确注明:该亭是宋代陈祥道所建。这陈祥道在“十八学士”中却是第一位中了进士的,而凤凰亭座落的起傅岩地方就是他与陈旸等辟圃植梅读书之处。如今推而想之,凤凰亭的建成与他们的读书进步当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此后,凤凰亭历经了数个朝代五六百年的风雨,到了清朝雍正年间,本县人贡生刘士睿还为凤凰亭赋诗一首:“凤凰人已杳,独有凤凰亭。为忆人中凤,雍雍尚典型。”透过该诗的字里行间,可以想象当时的凤凰亭大概还风姿绰约,风韵犹存,因而才引得诗人感慨不已,诗兴勃发。然而,又过了大约二百年的时间,即1921年重修县志时,却已“今亭圯,尚存二石柱。”这两根石柱子就是被后人叫做“凤凰柱”的。在我少时的印象中还依稀记得:那是一对打造得十分精致的圆柱形石柱子,高约二丈许,掩映在路旁的绿树丛中,显得亭亭玉立,昂然窈窕。可惜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进村公路时,这千年尤物却被视作无用的障碍物,倒于那隆隆的炸石声中,可能就在那一派混饨中成了铺路石的一分子。古老的凤凰亭就这样无奈地在历史中隐退而去,徒留下美丽的名字和传说。

  当历史车轮又驶过了三十多个年头,进入二十一世纪。适逢笃情家乡山水的云月老人,立志要恢复开发漈上古老的名胜景观。凤凰亭有幸被列为首期开发计划,因此,一座飞檐翘角,红瓦粉墙,半廊半房的“凤凰亭”又矗立在原址的附近,使得这一古老的名胜又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尽管新亭与老亭不一定有多少的貌似,但只要你细心地去端详,去体味,新亭依然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魁力。不用说那依山而建,巧妙利用地形的妙处;也不用说那亦廊亦房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实用意识;光说那中间柱子上的一副“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的对联吧。其文字清新自然,意境却深邃高远,不愧是一对被许多哲人频频引用的名句。

  还有两旁“云端藏雨水,夜明有月光”的句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其实这是当地两个传说中的“关键词”。比如“云端藏雨水”,说得是旧时一次祈雨活动中,一位轮值当“祈雨头”的村民,连日来冒着烈日四处奔波,正为筹不齐祭祀钱款而焦灼万分。此时路过村口的老树林,顿感一阵凉意袭来,眼前一片清凉世界。身心俱疲的他便顺势倚在一树根上,本想休憩片刻,不觉倦意浓浓。恍惚间,忽听得一老者对其说:“云端藏雨水,何必祭水潭。”寥寥数语,正中心病,惊得他立即睁眼定神。只见天边乌云如山,滚滚云头犹如狂潮巨浪,遮天蔽日,迅速弥漫整个天空。顷刻间大雨滂沱,四野水漫,旱情顿消。过后,村民们便将那筹得的半拉子祈雨钱款,用于修建许多山塘、旱池。从此,遇旱就到祭水潭祈雨的习俗便逐渐被废弃了。

  “夜明有月光”一句山自县志所载“漈上雌雄山朝开暮合”的传说:宋时,一外乡人初来乍到漈上做客。是晚要乘月色离村迈返家,主人欲送火把照明,而自负的客人却执意:“夜明有月光,无须炬伴行。”结果因村口地形险峻,古树森森,在臆陇月色下转悠至下半夜仍然找不到山村的路口。无奈中客人只好带着满脸的狼狈重返主人宅舍。为掩饰尴尬,遂以一句“两山已合拢,村口将安在”搪塞之。而待到天明,主客俩再到村口,但见一切如常,并无两样。然而,“雌雄山朝开暮合”的传说却从此传开。

  云月老人把这两句“关键词”镶嵌于亭中,也多少为新亭增添了一点古韵,从中还对古老的传说注入了现代的科学精神。这也许就是新凤凰亭的一些特点吧!

  (作者:张德团,系闽清县农机局副局长、“二陈”文化研究会会员)

添加时间:2010-07-31  浏览次数:2078

免责声明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首页 >> 新闻免责声明
新闻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栏 目 分 类
会 员 注 册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地址:闽清县梅城镇南山路28号 邮政编码:350800 Email:mqmccza@163.com
联系电话:13348298355
版权所有 © 陈祥道陈旸文化研究会 闽ICP备05019581号